朋友Yuri問我要不要跟她們搬到海邊的租屋.
Yuri是個可愛的女生, 有著甜甜的氣質, 開朗的個性, 還有很東洋的穿衣味道---對, 就是日本女孩.
跟她講話不超過三句, 我就想起遠方的Sanae來了, 心中警鈴大作, 怎麼感覺那麼像!!!
感覺像是指, 講話的語調, 表情, 還有態度跟肢體動作, 就像大多數被迷思灌腦的台灣男孩一樣, 這一切都讓我深深對自己說, 我愛日本妹~(笑)
母親大人第一個反對.
理由無它, 她不相信我的清潔能力(認識我的人誰又知道了~), 還有她怕我會玩瘋(就像其他人住宿舍的理由, 家人怕他們會"f**k around":P)!
但是呀但是, 學生宿舍才是那個最瘋的地方呀!!!
第一天進來, 我就醉了---因為認識新朋友, 玩beer pong的關係.
聖誕節的時候, 去DRA才發現, 何謂夜夜笙歌, 電音, 蠟燭, 烈酒!
不過酒精不是我的菜, 除了第一晚跟生日那天喝的很high, 其他時候都是簡簡單單的.
早上出房間的時候, 跟鄰居說說hi.
在學生餐廳八卦著學生話題, 笑笑鬧鬧.
偶爾晚上去人家廚房串串門子, 看看影集.
如果不是住宿, 又怎麼會有一路促膝聊到天明的時光?
這樣想想, 算啦, 就算明年人事全非, 繼續住就繼續住吧:)
(週末Yuri請我去她那吃飯~嘿嘿)
--------------------------------------------------------
最近開始思鄉了, 想看看m君, 想看看yellow君:)
要不是有每隔一陣子跟他們互通有無, 中學六年對現在的我可能就毫無價值了吧.
昨天跟朋友T打手足球, 雖然兩人都想當Liverpool, 但因為控制藍軍, 再無可奈何我還是只能當Chelsea.
玩笑說要預測昨晚的比賽, 結果是我3:1的贏了.
那時我倆都說糟了糟了, 但心裡還是覺得Liverpool當然會贏.
直到晚上九點多她打電話給我說, 朋友告訴她, Chelsea以3:1擊敗Liverpool啦!
- May 02 Fri 2008 00:20
宿舍生活
- May 01 Thu 2008 00:17
當"第四類情感"悄然襲來
世間男女,無一不是感情動物。總有人為情所痴,為情所迷,為情所歡,也為情所愁。親情來自天生,愛情來自緣分,友情來自肝膽相照。但世間之感情又豈是這三種所能全部概括。當有一種感情,它存在於他與她、她與他之間,游離於親情、愛情、友情之間,比愛情少一點,比友情多一點,比親情卻又朦朧一點的時候,現代人將之時髦地稱為“第四類”情感。
當第四類情感悄然襲來的時候,如何面對,如何看待,如何處之,如何讓這份有些朦朧的情感不越界,不傷及婚姻?面對周圍越來越多的“紅顏知己”或“藍顏知己”,你又如何能置之度外?
古語有云:人生難得一知己。而當知己卻為一異性的時候,為她曰“紅顏”,為他曰“藍顏”。他與她、她與他之間,就有了一種游離於親情、愛情、友情之外的第四類情感。有人說:“它比愛情少一點,比友情多一點,少了一種人為的羈絆和功利,多了一份情感的釋放和掛牽。”
應該說,我們大部分人所認可的第四類情感應該是這樣:介於情人和朋友之間,有親密的情感和隨意而不加掩飾的肢體動作,但不發生性關係,以不影響對方的正常生活和發展為前提。
如果說在未婚的男女之間與“知己”相處還是十分浪漫與朦朧的話,在一方已婚或雙方已婚的男女之間多了這麼一層第四類情感,恐怕就沒那麼簡單了。
對於已婚男女之間的第四類情感,許多人擔心,這就是“婚外戀”的前奏,這不無道理。這種異性間比友情多,比愛情少的所謂“第四類”感情正在使相當一批已婚男女陷入困惑和難以自拔的境地。後退一步,失知己,往前一步,誰又能保證不是“婚外戀”呢?
愛情的佔有性和排他性往往使得這種相互吸引的情況產生,會片刻不斷地向前發展。由於不用更多的承諾和付出,使得雙方缺乏責任感,一旦出現適宜的土壤,便有可能一發而不可收拾。不可否認,這種情感通常不夾雜功利目的,純是精神上的吸引,因此在當事人心中更是聖潔不可侵犯,由此對家庭關係和夫妻感情的殺傷力也就更加巨大。
真正意義上的第四類情感是一條長滿理解、溫暖和友誼等許多美好植物的大道,可這樣的尺度和距離不是每個人都能把握得好的,也正因為這樣,知己不是每個人都能輕鬆擁有的。但如果一旦出現了浪漫的玫瑰色,那麼大道就立即改向通往了陷阱,陷阱的名字就是“婚外戀”。
但是,如果說第四類情感會變為愛情的話,也如同友情也會隨時變為愛情,但你能說這是友情的錯嗎?
第四類情感在我們周圍無聲無息地存在著,很久了,沒有人能直面它。它的存在是對或是錯?事實上,感情是難分對錯的,那麼第四類情感是否是感情的一種正常乃至必然到無法拒絕的種類呢?它,又能持續多久呢?這個話題頗引人爭議。
有許多人認為,“第四類情感”不會持續太久的,當對方找到另一半的時候,就是退一步的時候,或者,等到彼此都能接受都有能力承擔時,就是進一步的時候。
有人說,拿一份深厚的友情換取一份愛情,責任也重了很多,愛情是要比友情沉重得多的,一旦愛情終結,原來的友情還會存在嗎?這種交換值得嗎?於是他們選擇了在友情和愛情的邊緣徘徊。
有人認為,生活在一個開放而豐富的社會裡,我們的感情如果還算正常,面對形形色色的人,自然會有大相徑庭的感覺。我們都是獨立的,社會也算寬容,如果我們選擇一個異性作為朋友,沒有人苛責我們必須相愛結合,我們視對方為朋友,只因為喜歡,如果說是異性,那也只是碰巧罷了。
還有人認為,第四類情感中的男女因沒有太逼真的厲害關係、太深重的責任義務、太全面的體驗了解,反倒能在朦朧中保持不變的欣賞,和友情相比,它又多了一份來自異性的吸引和魅力。其豐富雋永的意蘊又非單純的友情能比。
其實,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被各種情感所激盪圍繞,但不論我們如何成熟,總有一些情感讓我們莫名歡喜或者莫名苦惱。
感情如何分類,沒有定論,所謂友情、愛情和親情的三分法也只是一種粗略的說法,因此,享有第四種感情,不出奇,但在第四類情感中把握一個“度”,讓它不傷及已有的或即將到來的婚姻,不陷入“婚外情”的陷阱,卻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
嗯, 沒想到曖昧這東西, 還有個名字叫第四類情感?
一句名言, 愛在朦朧時最美.
因為Mlle. Fox是這句話的奉行者, 故以貼一下這篇文章.
至於論及婚姻的部分, 雖然跟這的風格有所差異, 不過總不好把人家的文章截掉嘛~
- Apr 25 Fri 2008 00:10
A Brief History Of America
- Apr 23 Wed 2008 00:00
雲深不知處

蘇格蘭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
我相信, 世界各國不知道蘇格蘭在哪兒的人肯定有, 而且不少.
就算知道蘇格蘭在哪兒吧, 對她的印象模糊只有風笛或格子裙的人肯定有一半.
至於我呢, 其實完全就是這一半的人.
第一次從Edinbrugh坐車到St Andrews的路上吧, 我才驚覺到這裡根本就是紐西蘭. 而且還很失禮地想了, 不愧是大英帝國的一部分, 都一個樣...
要是給任何一個蘇格蘭人聽見, 都會想揍死我吧:P
那時, 我以為蘇格蘭該冷的像北極一角一樣, 畢竟是個產羊毛的地方.
住進了New Hall, 天天抱怨著暖氣不暖, 食物不是食物--- 但也沒因此凍死, 羊毛料子的衣物也用不著幾次; 更沒因此餓死, 還長了幾斤肉.
第一次參加舞會, 發現超過半數的男生都穿著格子裙, 高高大大的, 攬著腰跳著ceilidh.
偶爾晚上走在鎮裡, 正巧碰上他們的節慶時, 也可以看到拿著酒瓶搖搖晃晃的幾個大男孩, 穿著蘇格蘭裙, 還有不知哪傳來的風笛聲, 飄盪在夜氣裡.
講話有種"北方"的韻味, 像唱歌似的--- 就像我喜歡男子說德文的腔調, 男子操起一口蘇格蘭腔也很迷人, 畢竟是日爾曼海盜的氣概吧!
最讓人吃驚的是, 蘇格蘭的學術何其興盛?
姑且不論前後人英國首相Tony Blair跟Golden Brown都來自此地吧, 古今聖賢還包括了舉足輕重的哲學家Thomas Hobbes與Adam Smith. 大學St Andrews是歷史僅次於Oxford和Cambridge悠久的學校, 同樣神學興盛的大學Edinburgh則是有許多名人讀過, 與逃學(例如Darwin---我發現他們"偉人"都一樣的, 寫了什麼反神學的作品, 或者不屑讀神學, 從Oxford, Cambridge或Edinburgh其中一所離開, 接著轉到其中另一所), 同時, Edinburgh跟Dundee也是醫學重地, Glasgow則是理科出名的.
我簡直是吃驚極了, St Andrews, 這個我一度幻想是個鐘樓林立, 香味四溢(麵包店與書局)的大學城, 這個位於半山腰, 要繞過錯綜複雜山林小徑才能抵達的中古小鎮, 所處於的蘇格蘭, 是個這麼了不起的地方?
而這, 還是個所有golf players的夢幻舞台!
每年夏天的錦標賽(我見到明星啦!!! 不過大大的墨鏡後認不出誰就是了...), 皇家舞蹈什麼東西的名堂, 其實, 是個有點posh的地方吧...
瞧瞧, 越打我越覺得, 沒事幹什麼兩次假期都去倫敦, 其實這地方也不差.
雖然中國餐廳都很難吃(兩家), 義大利餐廳更不用說了(英式義大利麵簡直是對麵的汙辱), 唯一一家好吃的餐廳, 是沒有鰻魚飯的日式餐廳---事實上, 是日泰佔半的L'Orient---是的, 在蘇格蘭, (除了日本料理外)我最愛的食物是pad thai.
沒有德國那樣的老城, 沒有天天堆滿剛出爐麵包的烘培坊, 沒有水果市集, 唯一買得到新鮮蔬菜與花朵的地方是tesco..., 我這才發現, 原來我那麼不情願去過的德國, 是我心目中的歐洲.
不過話說回來, 歐洲大陸應該都是那樣的, 偏偏英國是個島國(儘管蘇格蘭跟法國關係好吧, 仍舊是在英國的最北端呀), 離他們離的遠遠的, 又有著"Plain food was God's food"的刻苦精神, 我還有什麼好抱怨呢?
- Apr 20 Sun 2008 23:55
教育乃洗腦事業
我想, 我最近已經可以慢慢劃分開對於中華民國, 對於台灣的情感了.
原來一直以來, 我都是把自己當成中國人的---文化上, 緊緊抱著五千年的大中華不肯放, 因為教育.
從小學中文(of course in繁體), 學毛筆, 背唐詩宋詞元曲, 背朝代. 不管是哪一科, 國語歷史地理, 全都是照年代來, 五千年完完整整一脈相傳的學下來, 最後才是台灣.
所以, 我們怎麼想?
原來, 我接受的觀念就是, 中國大陸是給共產黨盜去的.
原來, 我受蔣公洗腦這麼深!
也難怪民進黨改革教育這麼多了...
大陸也是一樣的, 從小他們也學台灣是他們的寶島, 風光明媚的阿里山...
學習簡體是字體演化的正常程序, 學習很多跟我們不一樣的東西.
原來是這樣根深蒂固.
就像日本人震驚我們"自願"幫他們打南洋戰爭, 或者韓國人大搖大擺的搬走大量中國江山, 中華文化.
我以前沒有那個胸懷去接受, 現在則是震驚, 無力.
我們如何去中國化?
這小小的島上, 多少人的祖先來自中國?
但我們已經來了呀...
在我們來之前, 原住民住這, 荷蘭人來過, 西班牙人來過, 日本來也來過.
那我們---我, 什麼時候才會放下中國的那擔子, 別對舊事念念不忘.
是大夢初醒, 腳該踏在哪裡?
打到這要如何接下去, 我也不知道...
還記得去年這時, 我憤憤恨恨的打了繁簡體的文章, 說著本土意識, 說著教改.
現在, 我知道我的觀念變了一些, 可以說是, 從"灰色地帶"往"獨立台灣"移了些吧---也就是, 從"維持現狀""我無法割捨中華文化"往名義上, 心態上&實質上的獨立發展.(至於統一? 那從來就不是我的心思.)
但是, 去中國化總是不好的, 既然是如此多元的歷史, 如此多元的文化, 得全學起來是...(呀, 完全弱掉了的結論~)
- Apr 18 Fri 2008 22:58
Why, or why not
- Apr 15 Tue 2008 22:56
思考思考, 道德, 正義
之前, 哲學老師Jonathan上課提起過哈佛大學教授Stanley Milgram的虛擬電擊實驗, 還有史丹佛大學教授Phillip Zimbardo的監獄實驗, 這是二戰後社會心理學家探討納粹與人類行為的實驗.
上禮拜的心理學也討論了Milgram Experiment.
這實驗是讓實驗對象與內定人員一起抽籤, 讓實驗對象擔任"老師"的角色並相信擔任"學生"的人與他們一樣是來參與實驗的普通人, 而角色分配是公平隨機的.
接著他們會被分到不同的兩個房間, 讓"老師"問問題而"學生"回答, 當答錯時, "老師"要負責按下電擊按鈕, 其福特會隨著每次答錯增強, 直到450v---危險激烈的程度.
當"學生"在隔壁房間慘叫嚷著要出去時(預錄的錄音帶), 大部分的"老師"都會遲疑但在穿著白袍實驗監督者的要求下, 電擊通常會持續下去, 甚至"學生"已經無聲無息.
也就是說, 儘管他們意識到自己可能殺了人, 在白袍負責人表明會擔起一切責任的前提下, 他們不會停止電擊, 而是抱著"趕緊結束"的心態, 加緊速度.
至於監獄實驗是由21位毫無前科也無反社會傾向的學生參與, 分成兩組---分別是獄卒與犯人, 逼真地模擬著監獄生活. 這實驗到了第6天就不得不中止, 因為扮演"獄卒"變得過度殘暴而"犯人"過度畏怯, 情況變得無法控制.
這帶給我們的問題是, 當人類被賦予權力---掌握生殺的權力時, 而且當我們知道我們不必要為此負責時, 我們是不是可以變得比想像中, 預料中殘酷上千百倍?!
實驗者告訴我們什麼? 他們可以殘暴是因為"受命"如此, 還是他們選擇拋棄了自由意志?
另外, 老師丟給我們更省思的問題:
誰該為戰爭犯罪負責, 開槍的士兵抑或下命令的將軍?
如果當年二戰贏的是德國, 那送上審判台的就不會是納粹將軍而是英美法聯軍了吧?!
套用國際關係的現實主義, "道德是權力的產物".
如此一來, 正義就是展現力量的手段吧!
Thucydides, "The strong do what they have power to do, the weak accept what they have to accept."
- Mar 19 Wed 2008 21:36
細數從頭...
"啊... ... ..." 打從心底, 我發出了聲不知道該算是懷念, 欣慰, 愁苦, 抑或無奈的嘆息.
懷念是懷念在國中數學理化, 高中數學幾何, 如今感覺居然不變.
欣慰是欣慰在我居然寫完了, 這倒是以往罕見的.
愁苦是愁苦在成績要是跟以往一樣, 豈不有點嗚呼哀哉?
無奈是無奈在人都在國外啦, 怎麼數學一點都沒進展??
是的, 這就是數學考完後, 我心情的如實寫照.
也許有人不諒解, 也許有人不理解, 心中大惑這人怎麼在大家因為證明題寫不出而喪氣時如此開心, 或者大鄙此人如此不知要臉, 寫都不會寫還如此炫燿.
哎~我說, 因為我太懷念學生時代的數學了!
以下, 讓我們進入歷史...
憶當年, 國小的時候我數學相當好, 除了小一時1+1常常寫成=9以外(唸起來很順), 平常喜歡沒事看著邏輯題目的書玩, 在六年級遇到雞兔同籠以前完全沒有問題.
國中的數學一開始也完全沒問題, 第一次段考完還有人問我是不是智商一百八. 誰知從二段後, 先是速度太慢寫不完(從小到大的), 到後來自暴自棄心理陰影云云, 就再也沒上過八十分. 還有段時光---在國二下與國三上, 更是次次跟六十分掙扎, 有時還會悲從中來, 以淚洗面.
這個時期還有一科叫做理化的東西... 一開始好像簡單好玩無傷大雅, 待眾多公式一一登場, 求功求莫耳的---按我當時的比喻, 這就像是算命玩遊戲一樣, 拿起筆看到數字就套進公式, 無論邏輯概念等等, 分數七八十不等, 六十偶爾也會有, 九十以上也不是完全沒有過, 好玩的很!
到了高中, 我記得清清楚楚---高一下學期, 數學第一次五十多, 第二次四十多, 最後一次三十多..., 而數學老師大人最後居然沒有當掉我(分數比我高的都被當了).
那時上課天天睏倦異常, 好好先生數學老師的課常常接在午休後, 我打從中午就一路睡到第一節下課. 老師有時會操著台灣國語無奈的說, "诶, 有些同學...老師都不好意思再叫你的名字了..., 能不能不要睡了!?"
高二長進了些, 換了個數學老師深知文組女同學的心理, 以做筆記的方式上課. 常常一堂課就在筆劃在紙上的刷刷聲中度過. 大家振筆疾書, 彷彿滿頁工整的筆記, 就是腦袋吸收了的保證.(其實正好相反~)
無論如何, 高二的數學都在六十邊緣, 最後硬是沒被當掉, 高三甚至還上七十近八十了呢!!(打著自己都有點知道可悲, 但是當時上七十真的很值得慶祝呀呀呀呀呀!!!!!)
另外, 高二還有過一次幾何考試, 二十道證明題早早發下來讓我們背了. 而我, 從兩個禮拜前拖到考試前的週五... 週六... 週日... 星期一早自修..., 午休, 最後終於在下午的自習課看了.
然後, 結果考卷上十題只會寫六題, 還沒有全答對(不知道有沒有到一半), 十分難看的被當了.
依稀記得, 寒假補考當天我睡過頭, 於是高中以少了兩個學分的悔恨畢業了~(笑)
呀啦啦, 寫著寫著, 怎麼這麼開心?!(驚)(媽媽看到都要心碎了吧~)
這樣, 看倌也不難想像, 我高中對數學是多麼隨意, 寫的時候是多麼開心.
拿起筆開始算, 會寫很開心, 不會寫也不以為意, 時間內沒寫完有點正常, 如果寫完那叫bonus. 標準是叫一個毫無壓力的學習環境!
所以, 我很享受其過程.
就是昨天的考試也是一樣.(豎大拇指)
(我聲明一下, 我平常都是很認真不翹課的呀! 功課也都是八九十分 out of ten 呢~)
兩個還不錯的朋友在昨天半夜跟今天下午聽完我的敘述"It was interesting! I had lots of fun..., though there was no guarantee that I did them all right."後告訴我完全一模一樣的話, "When you have fun doing something, it means you do the thing well."
哎, 兄臺, 要麼不是你們好心安慰我, 要麼就是你們不夠了解我:P
- Mar 12 Wed 2008 16:55
三月七日天氣陰, 二十歲的生日
Dear Diary,
to tell the truth, it all feels so faraway and unreal...
Time flies but in the meanwhile a past week seems to be like three times longerand
I'm grateful for being able to write this down =)
有那麼個五年, 我的生日是閨中密友m君陪我度過的.
習慣了生日就是跟要好的朋友聚在一起, 兩人三人耳鬢廝磨的悄悄話, 躲在空社團教室, 坐在偏遠的迴廊梯口, 吃著特地帶去的85度c蛋糕.
德國要好的姊姊Lin幫我把去年弄得驚喜非凡, 最後還去了Relax(日本餐廳&酒吧)跟打撞球. 當時走在半夜暗暗的路上, 雖然不是第一次夜歸, 但那時的瘋狂, 長大的感覺, 心中的興奮, 筆墨難言.
一年一度的New Hall Ball, 如此恰巧, 正好舉辦在我的20歲生日當晚.
好友Aliyah早早就跟我提議, 我們大家先在ball上玩, 回到New Hall繼續幫你開派對慶祝.
前一天她就在facebook上以種種不同管道不同方式祝我生日快樂了, 晚上12:00的前後各一分鐘, 電話跟msn也捎來了朋友們(YH, Ohm, ...et al.)的祝福.
然後Sanae(我不知道她怎麼知道我的生日的, 去年到我們熟識時我已經過完了), 寄了信給我了:D
遠方的m君在她的blog上提到了我(撒小花撒小花), 一把火似地讓我跟她老夫老妻的愛情轟地熊熊燃燒.
讓我欣喜若狂的, 不是因為喜歡的人也用msn在英國時間12點整祝我生日快樂 (呀哈哈), 而是我感受到在是個很大的世界, 還是有人心中掛著我這個人, 哪怕是一下下也好, 算著時間想著我的.
接下來就是我跟這在餐廳吃飯遇到的每個人號稱我要做的事: "我回家一定要跟大家吹噓, New Hall在我生日辦舞會耶!!!"
多麼稀有的巧合~~~~(炫燿)
舞會當天, 吸取了之前AU BALL的經歷, 我不穿正式的黑色澎裙禮服---還要小心衣服太大走光的問題, 而是從台灣帶來的粉芋色細肩帶蛋糕裙---以能放寬心胸安心跳舞為第一目標!!
以下, 為了不要成為流水帳, 我就精簡的一筆帶過吧.
我是個十分喜歡跳舞的人, 而當天, 從蘇格蘭傳統社交ceiligh到美國50s汽車城音樂, 我完完全全瘋在裡面了. 雖然不如同行者Azat那股方圓兩公尺內沒人敢靠近的猛勁, 但的確是玩得很過癮.
悶騷如我, 以只喝一杯雞尾酒就能大跳現場來看, 當下那氣氛以及情緒的提升是什麼樣的程度大家可想而知~(笑)
話說意外總是存在.
晚上的派對因為我們New Hall的居民忘了提前申請帶人進來過夜的許可(一人限帶一名), DRA的居民要是前來也只會被嚴謹的兩道審核關卡給擋住.
本來說那改去DRA開吧? 但是我的朋友裡住New Hall挺多的呀. 在New Hall可以"順便邀來", 換到DRA的廚房就不是這樣了.
不過, 最後最後, 是因為很多人---絕大多人都累了, 謠傳是上車就想睡了的狀態, 所以終是告消.
隔天一早, 懶洋洋的派對隔天早晨, 我賴在床上, 電腦, 厚厚的三本IR, 作業云云全也都一並上床. 什麼派對, 昨夜的情熱一覺過後全也冷卻了.
看著牆腳三袋tesco提回來的垃圾食物, 外加託朋友買的啤酒與威士忌, 想著不用摸也知道是扁的荷包, 我只想知道, 要未拆封能不能退錢??
只是傍晚風向又改變了.
因為有人買了花, 說派對延到考完試(兩星期後), 花都要死了.
我聽到花, 那個心情那個鼓動, 嘿! 結果八點半, 勞動了一小夥人, 幾個New Hall幾個DRA, 在廚房搭著洋芋片, mm巧克力豆與媽媽幫我寄來的阿婆鐵蛋, 我們玩著"I never...", 灌著啤酒跟威士忌, 大有不醉不歸的豪氣.
我沒醉.
這輩子我還沒真正醉到理智全失過.
頂多是喝到興奮, 話變很多, 什麼都敢說, 與人之間變的很熱情, 食慾大增, 走路不穩與很好睡. 但是發生過什麼我一向是很清楚的.
德國發生過兩次喝到這個程度的事件後, 我便不太喝酒了. 但是那晚我就是"來, 喝酒喝酒~"的feel, 感覺就像前一天跳舞跳上癮了一般, 除了有點頭痛.
這是我幼稚園跟小學後, 第一次這麼熱鬧的慶生(還接連兩天). 收到的禮物包羅萬象, 從很傳統的娃娃, 擺飾, 到有點意料外的存錢筒, 到我不敢奢求的首飾, 化妝品, 沐浴包, 香水, 到感覺羅曼蒂克的花束, 巧克力, 還有我最喜歡的書.
嗚哇, 雖然吧, 我不鼓吹物慾, 而且這也不是這次我那麼開心的重點, 但是這生日過得好20呀~(笑)
-----------------------------------------------------------------
嘖, 每逢考試必打網誌, 惡習就是惡習 :[
- Mar 10 Mon 2008 16:45
To You My Love
- Mar 09 Sun 2008 16:40
ANARKIA 2
有如暮色般黑天鵝絨的大幕
緩緩拉起
踏點點 踏點點 黑皮鞋與鑲鑽的高跟鞋
踩著三拍子的華爾茲
是音樂盒裡的芭蕾娃娃 是行星運行在軌道上
旋轉 旋轉...
飄逸的裙襬間 沒有交集點
粉紅色柔軟布料的長裙 是少女的柔情
角落裡暗暗的嘆息 只有薔薇知道
詩人吟唱著史詩 讚頌著女神芙莉卡
水晶宮殿裡的金色織輪
轉著機緣 紡著愛情
微潮的夜氣 潤濕了羽絨
髮絲隱隱沾著夜露
古老而沉重 彷彿直不起的背
背負著時代的什麼?
薄暮將至
星星不再為命運閃亮
丑旦模仿著中古世紀 魔鬼巫女的姿態
滑稽 淫穢 低俗 駭人
是一陣驚呼 又是一陣哄笑
蒼白微笑的面具後
悲憫刻成 臉上的紋路
無人敲響 午夜的大鐘
- Feb 24 Sun 2008 16:36
Addiction
最近時間過得很快...
一下子, 下一個deadline就要到了,
一下子, New Hall Ball就要到了,
一下子, 復活節假期就要到了.
上癮是種強烈的感覺, 是種讓人愉悅,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感覺.
我渾渾噩噩的沉迷在許多事物中, 影集是其中很大之一.
人在國外, 不想讀書不想出門之際, 發達的留學生論壇上的載點是萬能的呀!
只要不要太冷僻, 沒什麼是找不到的; 換句話說, 是什麼都找得到~!!
於是, 先是Heroes, 然後Gossip Girls, 再是Criminal Minds, 加起來總共六季, 人家花六年播的, 我用六個禮拜的晚餐時間KO.
如今到一個段落, 終於有種, "咳~休息一下吧"的感覺了:P
Heroes是英雄片..., 一群擁有特殊能力的人拯救世界的故事, 一個我以為我一輩子也不想看的影集.
起因是同學小o提到了裡面有雙重人格云云, 讓我好奇地下了一集, 然後就欲罷不能了.
話說雖然是英雄片, 可是不是每個英雄都是我們傳統覺得該是英雄的那個樣子, 如何運用自己的能力, 如何選擇如何面對等等, 都挺現實的.
如今片子不暗黑點, 怎麼會有吸引力呢, 嘿嘿~
Gossip Girls講的是在曼哈頓東區上流社會私立高中的故事. 企業家, 設計師, 名流, 以及他們的子女, 愛情, 友情, 背叛, 心機. 這些本來就很吸引女孩子了, 何況是在上流社會的背景下!
裡頭人與人的互動, 誰跟朋友的男友睡了, 誰跟誰有糾紛了, 誰說誰什麼麼, 誰又買了驗孕試紙了..., 影片的旁白是個署名Gossip Girl的女生, 她暗中觀察著這些富家子弟, 及時發布在她的網站上.
雖然乍聽之下挺沒營養的吧(苦笑), 不過當看到角色們紛紛拿著手機在第一時間內收發最新八掛時, 人的天性, 或者女人的天性, 讓我整個人興奮不已哪!
Criminal Minds就不用說了, 犯罪心理一向是我的菜:>
角色間的劇情雖然是有在跑的, 不過基本上每集的案件是獨立的, 所以我一開始都是一次一集... 話說變態殺手這主題一集就夠我消化了.
但是, 胃口是會養大的!
漸漸, 我從一次一集晉升到一次三集.
當我發現自個兒不會因為兒童被活活打死而驚駭... 至少心理稍微有點起伏後, 我就知道我胃口大了, 還給他有點習慣變態了, which我覺得挺不妙的...(嘆)
再來是facebook...
不只是單純覺得applications很有趣, 也許是認識的人多了, 或者是更熟了, 互相留留言哪, 或者貼貼party或亂拍的照片影片哪, 都挺好玩的.
這是我以前不會完全做的事吧, 或者該說滿鄙棄的事.
具體分析後就是, 我學生時代的朋友就是超級知己, 天天在一塊上學, 吃飯, 晚自習. 就算週末不見面, 還是會打打電話. 生活中的一切全盤托出, 不論驚人八卦, 感情變化, 或者寵物做了什麼可愛的事, 電視說了什麼有趣的話..., 24小時內對方絕對會知道.
而那些不是超級知己的人, 我覺得大概一學期加起來也沒說超過10句吧..(扳指頭)
高中好一些, 開始有兩三個介於灰色地帶的朋友.
德國跟大家都變的很好, 天天一起上課喝下午茶, 雖然都不是開心剖肚, 不過再加上偶爾路上認識的, 就我而言也是很值得鼓勵的社交生活了.
至於現在, 我想我已經變成正常人了吧.
莎士比亞寫過, love all, trust a few, do wrong to none. 同學O建議過 never take someone for granted, hold every person close to your heart, because you might wake up one day and realize that you've lost a diamond while you were too busy collecting stones.
只要不迷失自我, 我想轉變還是好的吧:)
(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八卦網站.
親朋好友, 工作夥伴, 昔日同窗, 只要加入了facebook, 大家就同在一張網上了. 你的朋友, 我的同事, 連來連去都成一掛. 首頁天天報告最新消息, 誰的感情很複雜, 誰貼了昨夜派對照片, 接下來有什麼大活動等等...
Application是各式各樣類似部落格裝飾的玩意.
從星座占卜到水球賀卡, 從影視討論到哲學家語錄, 就連"愛台灣"的標誌也找得到, 可以應有盡有哪!
...我想我應該要解釋的更詳盡一點, 否則就會變成我不喜歡的風格了:P)
每次只要去DRA(另一個學生宿舍)玩, 好像不到兩點是不會回來的..., 然後睡掉整個禮拜六似乎是這幾個禮拜的習慣了.
接著通宵打blog...
我不喜歡這樣哪><
- Feb 01 Fri 2008 16:33
Tonight in St Andrews, I saw a fox...
這是件大事件:D
從我的名稱, blog的名稱, 大家可以發現, 狐狸一直與我們同在. 而今天, 就在今晚, 我看到一隻活生生, 還能蹦蹦跳跳的狐狸, whithout any cage!
事發現場是這樣的...
週五的夜晚, 我正與Aliya與Celina從體育館回來, 經過宿舍, 準備前往鎮上找個girly點的地方聊聊天兼喝喝小酒.
就在經過宿舍大樓之時, 我的餘光瞄到一隻兔子, which並不怎麼稀奇, 因為這地方的兔子多到吃了也不可惜的地步(嗯? 你說不是可不可惜的問題?), 從小毛球一般的兔仔到跟貓一樣大的都有, 而我之所以會特別注意到是因為他一動也不動.
"唔..." 順著兔子的眼光望去, 我的視線裡出現了一隻貓大小的動物..., "Oh my god! 原來貓不只吃魚, 吃鳥, 居然還吃兔子?!"
一面大嘆貓這動物果然很cool之時, 我一面發現了他的尾巴..., 一條蓬鬆垂地的狐狸尾巴!
驚喜迎面襲來, 興奮當頭棒喝地, 我呆在原地, 一時間難以決定是要去摸摸他, 拿手機拍幾張照, 還是去追加緊步伐往前離去的同伴.
"你瘋了嗎? 他會吃了我們!" 我的朋友們發現我落後後幾次回頭叫我, 對滿口"好可愛"的我Celina循循教誨, "狐狸只有在圍在脖子上的時候才會可愛!"
"可是..." 我頻頻回頭, 剛好捕捉到狐狸朝兔子衝過去的生死一瞬間.
從小就崇尚狐狸, 一直希望可以養管狐.(日本迷...)
看了小王子後, 再看了音樂劇之後, 我更喜歡狐狸.
在北海道買了第一隻狐狸吊飾後, 隨著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到十幾二十幾隻(直逼TY Bears收藏量), 每天跟他們說話, 掛在每個包包與手機上. 就連吊頭壞掉的狐狸我也有個前身為白色戀人的"狐狸墳場".
越是病態, 我越是覺得自己有點接近孩提時代想養一大群管狐的夢想了.
親愛的狐狸們, 我愛你們~(心)
- Jan 27 Sun 2008 16:29
Enchanted, 越過年齡的愛情
上篇提到村上春樹的故事, 讓我想起了之前Disney的新電影Enchanted.
並不是說劇情角色什麼的, 而是村上故事中用現實跟童話的對比, 那句"Once upon a time... (從前從前...)"
由於我是個極其現實的人, 不相信love at the first sight(一見鍾情)也不奢求soul mate(心靈伴侶), 所以我非常非常非常喜歡童話故事.
王子跟公主天經地義地如此完美, 會遇到對方愛上對方是命中注定的, 結局永遠是happy ever after(永遠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灰姑娘跟王子沒有價值觀問題, 小美人魚的不同的生活習慣也都是王子的解憂劑, 城堡的男女主人似乎只要唱歌就能快樂一生.
多美好?
但是, Enchanted這部可惡的電影, 讓我跟Zalacata看完是大失所望, 痛心疾首.
本來還以為Disney在多年的迷途後, 終於知返發現大家還是愛看童話, 而不是新派的雞呀牛的, 跟那些學日本學的半像不像的少女戰士.
沒想到, 電影的最後居然讓將要成為公主的女孩嫁給了曼哈頓的單親律師, 而王子則是帶著律師的浪漫女友回童話王國.
聽起來很好?
等等..., 我們姑且先不論這是在印地安公主Pocahontas後Disney再度鼓吹移情變心, 或者設法仿造夢工廠的Prince Charming特質, 來看看年紀設定吧!
按照慣例, Disney的公主一向是二八年華16歲, 而王子則是稍微有擔當的20歲.
那麼, 曼哈頓的律師呢, 基於他有個六歲的女兒, 所以我們估算他是25歲結婚的好了(以曼哈頓還嫌太早呢!), 現在最少也有31歲了.
你說, sweet 16配上31大叔, 不覺得有點犯罪嗎?
至於律師女友, 由於他們已經交往5年了, 所以她起碼沒有28也要有27吧(何況我不認為哪個女孩剛從大學畢業就會開始跟一為單親爸爸交往...)!?
哼嗯..., 20歲的王子配上28歲的浪漫女人?? I just don't buy it!
抑或..., 這是電影版, 所以我們該把適用於動畫片的年齡提高, 例如22歲跟30歲?
這裡帶一下故事背景:
童話王國一直是由王子的繼母受到某種魔法保護地操大權, 但是這魔法在王子娶妻後就會失效. 為了永久的政權, 繼母王后一直不讓王子接觸任何女性. 直到有天, 王子在森林深處預見了每天與動物為伍, 唱歌幻想著真愛的天真少女.
So...?
22歲天天與動物說話和與自己做的假人王子跳舞的少女已經不叫天真了, 這是mental disorder, 而30歲沒見過母親以外的女人的壯年更讓人想哭哪!
最後, 心碎的觀眾, 這裡附上很久不見的經典歌曲路線, True Love Kiss:)
除了動物會說話, 而且還是"小孩子"的配音外(睡美人的貓頭鷹朋友就只會咕咕叫; 灰姑娘的老鼠朋友跟小美人魚的魚蝦類朋友也不是這種咿咿呀呀的配音...), 融合多版動畫的開頭跟劇情片段帶給我很大的希望呢!!
- Jan 27 Sun 2008 16:16
我愛你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