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I Read (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作者 陶傑

北 京 奧 馬 , 中 方洗 太 平 地 , 為 了 維 護 北 京 之 城 市 形 象 , 將 數 百 萬 曾 參 與 奧 運 建 設 的 民 工 、 盲 流 , 在 街 頭 閒 逛 的 外 來 農 民 , 全 部 大 清 掃 , 令 其 返 鄉 下 「 食 自 己 」 。中 國 工 農 形 象 確 實 低 劣 , 雖 經 前 毛 澤 東 誤 導 , 以 為 「 工 人 階 級 領 導 一 切 」 , 「 農 民 翻 身 作 主 」 , 信 以 為 真 , 是 自 己 笨 而 已 。 
奧 馬 是 國 際 盛 會 , 人 家 美 國 總 統 布 殊 、 日 本 首 相 福 田 康 夫 太 君 、 法 國 總 統 薩 科 齊 要 來 , 加 上 各 國 運 動 員 及 其 家 眷 、 歐 美 文 明 國 家 的 白 人 觀 眾 , 來 到 北 京 , 看 見 數 以 百 萬 計 的 農 工 隨 地 吐 痰 、 挖 鼻 孔 、 隨 地 小 便 兼 喧 嘩 , 若 誤 以 為 這 是 中 華 民 族 的 德 性 , 像 甚 麼 話 ? 把 民 工 趕 跑 , 只 准 在 英 美 留 學 的 海 、 或 與 洋 人 拍 拖 上 床 的 高 等 華 人 男 女 , 昂 首 挺 胸 在 長 安 街 上 講 流 利 英 語 行 走 , 會 改 善 中 國 人 D N A 形 象 , 中 方 這 一 步 棋 , 走 對 了 。
有 人 大 罵 這 是 漠 視 人 權 。 
話 不 能 這 樣 說 : 如 果 閣 下 買 了 一 座 新 房 子 , 趕 裝 修 , 請 了 一 批 泥 水 佬 、 批 盪 師 傅 、 鋪 階 磚 的 細 路 , 日 夜 趕 工 , 豪 裝 費 用 高 達 三 百 萬 , 裝 修 完 畢 , 舉 行 House Warming Party 入 伙 大 派 對 , 身 為 主 人 家 的 你 , 眉 開 眼 笑 地 恭 請 了 煲 呔 、 唐 唐 、 鬍 鬚 俊 、 鋼 琴 王 子 李 雲 等 中 華 精 英 光 臨 , 你 也 會 讓 一 幫 開 工 完 畢 的 裝 修 工 人 蹲 在 飯 廳 一 角 煲 煙 吃 叉 燒 飯 盒 嗎 ? 煲 呔 和 唐 唐 等 貴 賓 看 見 一 皺 眉 頭 , 對 閣 下 的 人 格 與 品 味 予 以 重 估 , 不 委 任 你 做 副 局 長 了 , 損 失 多 大 呢 ?
從 前 秦 始 皇 修 陵 墓 , 完 工 之 後 , 還 將 工 人 與 建 築 師 殺 掉 殉 葬 , 今 日 民 工 可 以 活 離 開 北 京 , 可 見 中 國 進 步 了 , 還 不 夾著 尾 巴 , 收 聲 快 滾 ?

Mlle. 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自海南日報, 作者原中倩

世間男女,無一不是感情動物。總有人為情所痴,為情所迷,為情所歡,也為情所愁。親情來自天生,愛情來自緣分,友情來自肝膽相照。但世間之感情又豈是這三種所能全部概括。當有一種感情,它存在於他與她、她與他之間,游離於親情、愛情、友情之間,比愛情少一點,比友情多一點,比親情卻又朦朧一點的時候,現代人將之時髦地稱為“第四類”情感。

當第四類情感悄然襲來的時候,如何面對,如何看待,如何處之,如何讓這份有些朦朧的情感不越界,不傷及婚姻?面對周圍越來越多的“紅顏知己”或“藍顏知己”,你又如何能置之度外?

古語有云:人生難得一知己。而當知己卻為一異性的時候,為她曰“紅顏”,為他曰“藍顏”。他與她、她與他之間,就有了一種游離於親情、愛情、友情之外的第四類情感。有人說:“它比愛情少一點,比友情多一點,少了一種人為的羈絆和功利,多了一份情感的釋放和掛牽。”

應該說,我們大部分人所認可的第四類情感應該是這樣:介於情人和朋友之間,有親密的情感和隨意而不加掩飾的肢體動作,但不發生性關係,以不影響對方的正常生活和發展為前提。

如果說在未婚的男女之間與“知己”相處還是十分浪漫與朦朧的話,在一方已婚或雙方已婚的男女之間多了這麼一層第四類情感,恐怕就沒那麼簡單了。

對於已婚男女之間的第四類情感,許多人擔心,這就是“婚外戀”的前奏,這不無道理。這種異性間比友情多,比愛情少的所謂“第四類”感情正在使相當一批已婚男女陷入困惑和難以自拔的境地。後退一步,失知己,往前一步,誰又能保證不是“婚外戀”呢?

愛情的佔有性和排他性往往使得這種相互吸引的情況產生,會片刻不斷地向前發展。由於不用更多的承諾和付出,使得雙方缺乏責任感,一旦出現適宜的土壤,便有可能一發而不可收拾。不可否認,這種情感通常不夾雜功利目的,純是精神上的吸引,因此在當事人心中更是聖潔不可侵犯,由此對家庭關係和夫妻感情的殺傷力也就更加巨大。

真正意義上的第四類情感是一條長滿理解、溫暖和友誼等許多美好植物的大道,可這樣的尺度和距離不是每個人都能把握得好的,也正因為這樣,知己不是每個人都能輕鬆擁有的。但如果一旦出現了浪漫的玫瑰色,那麼大道就立即改向通往了陷阱,陷阱的名字就是“婚外戀”。

但是,如果說第四類情感會變為愛情的話,也如同友情也會隨時變為愛情,但你能說這是友情的錯嗎?

第四類情感在我們周圍無聲無息地存在著,很久了,沒有人能直面它。它的存在是對或是錯?事實上,感情是難分對錯的,那麼第四類情感是否是感情的一種正常乃至必然到無法拒絕的種類呢?它,又能持續多久呢?這個話題頗引人爭議。

有許多人認為,“第四類情感”不會持續太久的,當對方找到另一半的時候,就是退一步的時候,或者,等到彼此都能接受都有能力承擔時,就是進一步的時候。

有人說,拿一份深厚的友情換取一份愛情,責任也重了很多,愛情是要比友情沉重得多的,一旦愛情終結,原來的友情還會存在嗎?這種交換值得嗎?於是他們選擇了在友情和愛情的邊緣徘徊。

有人認為,生活在一個開放而豐富的社會裡,我們的感情如果還算正常,面對形形色色的人,自然會有大相徑庭的感覺。我們都是獨立的,社會也算寬容,如果我們選擇一個異性作為朋友,沒有人苛責我們必須相愛結合,我們視對方為朋友,只因為喜歡,如果說是異性,那也只是碰巧罷了。

還有人認為,第四類情感中的男女因沒有太逼真的厲害關係、太深重的責任義務、太全面的體驗了解,反倒能在朦朧中保持不變的欣賞,和友情相比,它又多了一份來自異性的吸引和魅力。其豐富雋永的意蘊又非單純的友情能比。

其實,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被各種情感所激盪圍繞,但不論我們如何成熟,總有一些情感讓我們莫名歡喜或者莫名苦惱。

感情如何分類,沒有定論,所謂友情、愛情和親情的三分法也只是一種粗略的說法,因此,享有第四種感情,不出奇,但在第四類情感中把握一個“度”,讓它不傷及已有的或即將到來的婚姻,不陷入“婚外情”的陷阱,卻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

嗯, 沒想到曖昧這東西, 還有個名字叫第四類情感?
一句名言, 愛在朦朧時最美.
因為Mlle. Fox是這句話的奉行者, 故以貼一下這篇文章.
至於論及婚姻的部分, 雖然跟這的風格有所差異, 不過總不好把人家的文章截掉嘛~

Mlle. 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自三國智囊電子報 作者 羅吉甫先生

  說曹操是惡棍,是陰謀家,嗯,或許他有某些作為讓人不敢恭維,然而換個角度想,底下濟濟多士,從何而來?一群空有才學,卻不問是非、不辨黑白而盲從的傻子?或者只因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看在朝廷份上,不得不加入曹操團隊?不,這樣講都太簡化了。曹操必然有他過人的領導力,才有本事讓一組人才為他效力。

  是的,曹操有某些領導特質,足以吸引人才,而人才也能充分享受獲得重用的快感。即使生在現代,我們上班族也渴望老闆、上級有此領導特質。

  這個領導特質是什麼?就是曹操「唯才是舉」「任天下之智力」的人才至上論。

  只要是人才,曹操就做得到這幾項特色:

  1.能包容他們的錯:

  有什麼比降而復叛更大的錯?張繡降而復叛,還殺了曹操長子和姪子;二度投降時,曹操不念舊惡,仍然錄用。

  情節較輕的,就更不用說了。曹操很欣賞畢諶,任用他,當張邈反叛,把畢諶的親屬扣押為人質,威脅他投降,曹操念及人質安全,請畢諶就過去吧。畢諶叩頭,表明大義滅親的決心,曹操感動落淚,不料畢諶還是落跑了,讓曹操面子很難看。後來叛變平定,畢諶被逮回來,大家以為他死定了,曹操卻說:「孝子必然也是忠臣,我就是要這種人。」再度任用。

  曹操和袁紹決戰於官渡。戰前,陳琳撰寫檄文,把曹操祖宗三代都罵了進去。曹操打敗袁紹後,伏獲陳琳,不予追究。甚至於戰後清查敵人物資時,赫然發現不少部將寫信私通敵營,照理應該一律處死,曹操卻不予追究,只輕描淡寫說:「這次對決,情況危急時連我都保不住,何況他們。」放把火燒了信件,原諒了他們。

  2.能肯定他們的對

  史家以荀彧、程昱為例,稱贊曹操。荀彧、程昱是曹營相當優秀的金頭腦,因為幕後獻策,不像帶兵打仗那樣戰功顯赫,一般人不知道荀彧、程昱的厲害和功勞。曹操卻在每回採納他們奇策而獲利後,說明內幕,公開表揚,絕不攬功。領導者給足面子,部將焉能不為主子賣命?

  3.上下交相鼓勵:你鼓勵我逆境上游,我鼓勵你逆耳忠言

  好幾次出征,曹操信心動搖,想打退堂鼓,是他的團隊成員為他打氣,讓他挺起精神,撐了下來,最後獲得逆轉勝。比如官渡之戰時,曹操戰況吃緊,考慮退兵,寫信給留守的荀彧。荀彧鼓舞曹操:袁紹能聚人而不能用人,而你神勇聰明,又以天子名義討伐袁紹,安啦,你一定贏的。

  這和逢迎拍馬不同的地方在於,所講的好話都是真話,是無論主客觀都存在的事實,講出來,分析開來,是為了肯定並且強化下列信念,讓領導者了解敵我態勢:

  .我沒那麼壞,他沒那麼強;
  .我有優點,他有缺點;
   .發揮優勢,我就能贏;反之,引導對手暴露缺點,他就會輸。

  此外曹操更難得的特質是,能接納不同聲音。曹操北征烏桓,諸將表示反對。曹操不但照去,還打贏了。凱旋而歸後曹操並未得意忘形,在當初反對的將領前炫耀,反而嘉勉他們態度之謹慎,希望以後不要忘了勸諫。接受異議,不但考驗領導人的包容力,也考驗領導人的判斷力。曹操做到了。

  曹操用人的眼光和胸襟,獨步當代。起初,曹操和袁紹共同起兵討伐董卓,袁紹問如果兵敗,應該據守何處?袁紹自己講了一個戰略藍圖,曹操卻認為關鍵不在地利而在人和,只要人才聚集,為我所用,在哪裡都成。

  這就是人才的重要。或許有人覺得,我不是領袖的料,我也沒本事創業,人才重不重要,只是茶餘飯後天的話題。不,就算只是小職員,也要選對公司,跟對主子。團隊的贏面大小,前途明暗,光看主管的領導力、組織裡的人才比例,以及人才受重用的程度,大致就了然了。人才不夠或人才不能出頭的團隊,競爭力必然不強,走人吧,如果你待在這種團隊裡,何必等著陪葬?就算寧為雞口,不為牛後,也要考慮雞群被猛虎吞掉,當雞口又有何用?

  曹操的生涯爭霸過程,在在提醒領袖人物領導力的重要,人才的重要。但曹操的領導力所表現出來的氣度、態度和高度,才是最值得我們效法的。那是對上級對下屬,都要有的大開大闔、大器大量的人格特質,不管是不是主管,是不是要氣吞如虎做什麼大事業。

Mlle. 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來說說近況...

前幾天把一口氣看完了高中社團友人yellow君持續推薦的"寒蟬鳴泣之時".
是一部讓人喘不過氣來的動畫, 而且就算清清楚楚知道了始末, 還是會讓我背脊發寒.
吸引人的不只是連續五年的作祟(殺人失蹤), 不停輪迴的六月, 角色之間的羈絆與宿命, 還有情感---一個人是如何受情感影響進而喪失理智的.
(目明篇的詩音實在是讓我發毛啊~)
最後...
"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 ...究竟是從哪裡開始出錯/變奇怪的呢?" 面對無法挽回的局面, 就像沿著崩落的崖壁行走, 無法後退的角色流下悔恨的淚水, 這種無力的感覺十分恐怖.

九月已經開始了, 本來再也不想出家門的我大概是因為真的休息夠了(從6月到現在), 所以也有些開始懷念德國了.
會不經意的想念走在老城的感覺, 與朋友到餐廳吃飯的歡樂, 晚上散步時也會比較台灣跟德國的街道與氣氛.
上星期二(8/28)接到日本朋友早苗從大阪打來的電話, 是她要搭機回德國的前一天, 兩人用已經有些生澀的口語聊了近況---結果基本上我說的她聽的都懂, 她說的參雜了"ado..."的句子讓我有些迷糊, 是我聽力差還是日本人口音重呢?
很開心的我也有些盼望回德國的那一個星期了.

另外是最近看完的符文之子.
原本呢, 我是不大會去看另外有一套世界觀, 或者跟奇幻魔法有關的小說. 不過因為這是天翼之鏈的原創(我喜歡天翼的片頭動畫), 又有yellow君有效的說服"日本亞馬遜五顆星推薦", 所以就買下了.
是很不錯看的書, 儘管我對裡頭角色持有的政治觀或者情感多少不能了解體會, 但還是被書本吸進去了.
話說, 在一開始雖然不具名稱但形同貴族(因為是共和國家)的兄弟流落在外時對有關錢的忸怩以及心中那種"不坦蕩"放不開的感覺我頗能體會. 直到現在我還是個不敢殺價, 一問能不能便宜些就會臉紅的人哪!

另外Walnut老師對食慾的描述---
"... 其實吃東西原本就會讓肚子更餓, ... 這時雖然知道那些食物都是自己的, 但總覺得還是想要更快吃到, 所以會焦急而忐忑不安. ..."
故事中的貴族小孩無法體會這種感覺, 以前的我也是無法體會的, 直到開始一個人在外生活後.
不是因為飢餓, 而是因為生活費的計較有許多時候都要貪小便宜, 也因為地域性有許多的東西不在選擇內, 所以不知不覺的對食物產生了強烈的慾望.

"食慾可以說是非常強烈的一種慾望, 沉於其中就會難以抗拒, 即使已經足夠也會想要更多. 而且因為人類的食量有限, 所以慾望變得更不安定. 一個人如果明明心裡'很想吃', 但事實上已經吃不下了, 那會早成什麼結果呢? 結果就會開始動腦筋, 盡可能讓正在吃的東西變得更好吃. 吃東西也不再是囫圇吞棗, 而會斟酌如何使用配料讓要下肚的東西味道更好. 所以那些不夠好吃的部分, 就連碰也不碰, 只挑最好的部分吃. 問題是這樣吃下來, 會產生很多垃圾, 會浪費一大堆食物."
這段話描述的不只是食慾, 也是其他慾望. 察覺因為食慾而苦惱的自己, 我懷疑以後會不會遭到其他慾望的誘惑. 不過這段話跟我的情形又不甚相似, 關於"挑剔"跟"只想吃好吃"的部分, 我覺得那是以前的我, 對食物的態度就像貴族的孩子---無論什麼, 想吃時隨時有得吃.

對身材我一直有很病態的偏執.
希望自己的樣子看起來要"很瘦"---也許是娃娃臉帶來的錯覺, 儘管大家說"太瘦反而不好看"或者"已經過瘦了", 我還是很不滿足.
也許就是這樣的偏執不停的和我的慾望作戰, 所以我才會產生"到底明天要去吃拉麵還是韓國烤肉?""要先去吃定食料理還是飲茶??"這種欠揍的煩惱吧~(笑)

Mlle. 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在看一本書, 叫Word Power Made Easy, 作者是Norman Lewis.
裡面列了十種人格, 我覺得還滿有代表性, 說的也頗為精準.
以下就大約翻譯一下.

1. me first---利己主義者(egoist)
簡單直接的生活態度, 每個抉擇都是以"我有什麼好處?"為第一考量.
當自私利己的慾望傷害到他人時? 太糟了.
"這是個嚴格的世界, 弱肉強食, 而我可不打算被遺留在後!"

2.the height of conceit---自我中心者(egotist)
"你聽說了我賺了的那筆錢嗎?" "我跟你提過近來的韻事嗎?" "讓我給你一些建議---我知道, 因為我是近乎全方面的專家!"
自誇到了令人不快甚至冒犯他人的地步---
想了什麼, 做了什麼, 自己有多棒, 會如何解決世界的問題, ..., 令人討厭.

3. let me help you---利他主義者(altruist)
你發覺了真正快樂的秘密---
放下自身的興趣, 你關心著大眾的福祉.

4. leave me alone---內向的人(introvert)
有如觀察顯微鏡底下細菌菌落的生物化學家, 你無時無刻都在檢視自身的想法, 感覺, 行為.
常困於"別人怎麼想我的?""我看起來如何?""也許我不該那麼說?"等微不足道的問題, 因為你沒有發覺別人並不會有如你想像中的, 用那樣多時間與精力來分析你.
你看起來也許不合群, 但你最深的渴望是受到喜愛與被接受. 也許害羞安靜, 鬱鬱寡歡喜怒無常, 而且偏好獨自或者最多兩人一起行動.
擅長有創造力的工作, 對需要跟人共事的活動感到不適, 甚至, 你有可能是一位, 或者成為一位天才.

5. let's do it together---外向的人(extrovert)
你會是優秀的教師, 顧問, 行政官員, 保險仲介.
你總能由衷地對別人的問題產生興趣.
從不擔憂你行為帶來的影響, 也不會因為顧慮到尊嚴(dignity)或得體(propriety)而對自己有所約束, 所以你總是眾人的焦點.
你總是快樂又充滿活力, 喜歡跟人在一起---許多許多人.

6. neither extreme---既外向又內向的人(ambivert)
兼具內向者與外向者的傾向---在不同的時間與場合下. 感興趣的人事物, 內向外向各佔一半的機率.
的確, 你很平凡---就這點而言你跟大多數人都是相同的.

7. people are no damn good---厭世者(misanthrope)
憤世忌俗地, 怨恨地, 懷疑地, 你討厭每一個人.(特別是---雖然你永遠也不會承認---自己?)
人類的可完善性? "一派胡言! 絕無可能!"
你的哲學是人類都是愚蠢, 卑劣, 不正直的!

8. women are no damn good---厭惡女人的人(misogynist)
在晦暗的過去, 你曾被女人給否定, 輕蔑, 或者重傷過(也許是母親, 或者具有母親形象的人?). 所以為了預防更多傷害, 你小心翼翼築起了防禦堡壘---
討厭全部的女人.

9. "marriage is an institution- and who wants to live in an institution?"---厭惡婚姻的人(misogamist)
你是絕不會去立下這最終的法律承諾的. 異性作為愛人, 室友, 同居者都行, 只要不是法定的另一伴---這牽絆過於約束了.
對於也許相信彼此的承諾, 在自由沒有被法律約束的狀況下, 會更為深厚且更具意義.

10. "... that the flesh is heir to..."---禁慾主義者(ascetic)
克己, 苦行, 獨自沉思---這是好的生活的特點, 你是這麼主張.
而你的哲學是, 最儉樸與少量的食物可使你身靈不分(keep body and soul together), 加上在肉體與塵世的歡樂上禁慾, 終有一朝自己將達到心靈上的完善(spiritual perfection).

大家有看到屬於自己的type嗎?
話說, 我是4號, 而且還真不是普通的準, 除了心情跟天才外:)

Mlle. 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功的中產階級, 要如何放棄自己擁有的財富?
成功的中產階級, 如何會放棄自己既得的利益和權力?
成功的中產階級會不會覺悟霸佔社會資源的事實?
成功的中產階級可能理解共享社會資源的意義嗎?
...............節錄自 蔣勳<秘密假期>

Mlle. 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4年墨西哥<<數位家庭>>11月號.

當我老了,不再是原來的我。
請理解我,對我有一點耐心。

當我把菜湯灑到自己的衣服上時,當我忘記怎樣繫鞋帶時,請想一想當初我是如何手把手地教你。

當我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你早已聽膩的話語,請耐心地聽我說,不要打斷我。
你小的時候,我不得不重複那個講過千百遍的故事,直到你進入夢鄉。

當我需要你幫我洗澡時,請不要責備我。
還記得小時候我千方百計哄你洗澡的情形嗎?

當我對新科技和新事物不知所措時,請不要嘲笑我。
想一想當初我怎樣耐心地回答你的每一個「為什麼」。

當我由於雙腿疲勞而無法行走時,請伸出你年輕有力的手攙扶我。
就像你小時候學習走路時,我扶你那樣。

當我忽然忘記我們談話的主題,請給我一些時間讓我回想。
其實對我來說,談論什麼並不重要,只要你能在一旁聽我說,我就很滿足。

當你看著老去的我,請不要悲傷。
理解我,支持我,就像你剛才開始學習如何生活時我對你那樣。

當初我引導你走上人生路,如今請陪伴我走完最後的路。
給我你的愛和耐心,我會抱以感激的微笑,這微笑中凝結著我對你無限的愛。
<全文>


這是Nilroth給媽媽看, 媽媽又看我看的文章中的一段.
看了讓人感覺很深很深.
因為太符合了, 特別是媽媽與我之間只剩下電話時.

我不禁想到, 當媽媽在通訊不良的電話那頭苦口婆心地說理時, 我有多麼不耐.
我不禁想到, 當我說話她聽不懂時, 我又是多麼生氣.
我再想到, 小時後我不停要求她說"啄木鳥醫生"的故事.
我想起, 我以前總是在她煮飯時, 坐在旁邊桌子上唱英文歌, 翻譯給她聽.
她總是不記得我翻譯的內容.
但那不重要, 因為我們擁有的是感覺.

中秋節要到了, 雖然我一向不怎麼注重傳統, 也從沒認為這個節日要團員.
認為烤肉麻煩, 最喜歡在7-11買蛋黃酥.
但今年我想起小學三年級那年的烤肉, 雖然那是聖誕節...
我也想起國中某年中秋爸爸在陽台給我們講解月亮上的山脈.
雖然因為通訊發達, 有電話, 有網路, 有視訊, 加上有Zalacata跟我作伴, 讓我不至於每逢佳節倍思親.
不過今年, 我好想吃烤肉啊...(咕~)

Mlle. 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達利

其實我們都渴望被人瞭解。
所以我們用盡所有方法溝通。

我們用彼此能夠理解的語言交談、用彼此能夠理解的文字往返,
我們溫柔地擁抱、客套地餽贈,
我們一起讀書聽音樂看電影,想藉以明瞭創作者的思緒,再一起討論書籍音樂和電影,想藉以明瞭彼此的想法;
我們翻塔羅牌試圖瞭解自身潛藏的那一面,
我們討論星座試圖瞭解某人真正的性格。
我們甚至會同家中寵物喃喃自語,希望牠瞭解我們的寂寞,或者花幾張鈔票,希望在算命攤子的古錢和線香當中,讓已然故去的親友瞭解我們的想念。

Mlle. 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爸爸跟我說了一篇他看見的好文章-不能用的三種人.
聽了這篇文章的我, 好像聽見了警世鐘響起一樣, 須得時時勉勵自己呀!

轉自商周...作者是何飛鵬先生

在我長期的工作經驗中,我最怕遇到三種人:笨、慢、懶,這三種人被我列為三不用,因為團隊中只要有這三種人,輕則降低了整個團隊的工作節奏,嚴重的則會損害組織整體的工作成果。只要有這三種人,要不就改變他們,要不就趕走他們。

第一種人——笨,是情節最輕的,這種人最明顯的劇情是:被動,你交代什麼事,他就做什麼,而且通常是用最低的標準來完成。但經過仔細的觀察,這種人通常不是真的笨,他們在很多其他地方是聰明的,只有在工作上笨,或者應該說是「裝笨」,因為聰明的工作者是自我麻煩,在組織上會越來越忙。
這種人的「笨」,是因為不肯花心思在工作上,不具研究精神,不想把事情做好,最後因為態度的消極而變成主管眼中的「笨蛋」!

第二種人——慢,表面的問題也很輕微,因為他做事往往慢一拍,通常無法按照你的期待完成任務。剛開始我也一樣,有人急如烈火,有人後後而來。更何況,慢還有一種正向的解釋,那就是「慢工出細活」、「忙中會有錯」,凡事仔細思考之後,才能一步步穩當的把事情做好。我眼中慢的人通常會用這種理由來告訴我,不應急、不能急,要慢慢來!
但長期下來,我終於能分辨:因深思熟慮而慢,還是本質上,習慣性的慢的差異。深思熟慮的人,必要的時候,節奏是可以快的,而習慣性的慢,是無可救藥的拖延,往往要別人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這種習慣性的慢,就不是我能忍受的。

至於第三種人——懶,則是毫無爭議不可用的人,這種人最明顯的特徵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基本上是不做事的人。而一旦被逼得一定要做事,他們通常會用最低的標準來完成。而且最嚴重的是:他們會盡其可能的簡化工作方法,簡化工作流程,甚至不惜犧牲品質,目的只有一個——要減輕自己的工作量,減輕自己的付出。
(全文見商周970期)

Mlle. 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女幼珊在港參加僑生聯考,以第一志愿分發台大外文系。听到這消息,我松了一口气,從此不必擔心四個女儿通通嫁給廣東男孩了。

  我對廣東男孩當然并無偏見,在港六年,我班上也有好些可愛的廣東少年,頗討老師的歡心,但是要我把四個女儿全都讓那些“靚仔”、“叻仔”擄掠了去,卻舍不得。不過,女儿要嫁誰,說得洒脫些,是她們的自由意志,說得玄妙些呢,是因緣,做父親的又何必患得患失呢?何況在這件事上,做母親的往往位居要沖,自然而然成了女儿的親密顧問,甚至親密戰友,作戰的對象不是男友,卻是父親。等到做父親的惊醒過來,早已腹背受敵,難挽大勢了。

  在父親的眼里,女儿最可愛的時候是在十歲以前,因為那時她完全屬于自己。在男友的眼里,她最可愛的時候卻在十七歲以后,因為這時她正像畢業班的學生,已經一心向外了。父親和男友,先天上就有矛盾。對父親來說,世界上沒有東西比稚齡的女儿更完美的了,唯一的缺點就是會長大,除非你用急凍術把她久藏,不過這恐怕是違法的,而且她的男友遲早會騎了駿馬或摩托車來,把她吻醒。

  我未用太空艙的凍眠術,一任時光催迫,日月輪轉,再揉眼時,怎么四個女儿都已依次長大,昔日的童話之門砰地一關,再也回不去了。四個女儿,依次是珊珊、幼珊、佩珊、季珊。簡直可以排成一條珊瑚礁。珊珊十二歲的那年,有一次,未滿九歲的佩珊忽然對來訪的客人說:“喂,告訴你,我姐姐是一個少女了!”在座的大人全笑了起來。

  曾几何時,惹笑的佩珊自己,甚至最幼稚的季珊,也都在時光的魔杖下,點化成“少女”了。冥冥之中,有四個“少男”正偷偷襲來,雖然躡手躡足,屏聲止息,我卻感到背后有四雙眼睛,像所有的坏男孩那樣,目光灼灼,心存不軌,只等時机一到,便會站到亮處,裝出偽善的笑容,叫我岳父。

  我當然不會應他。哪有這么容易的事!我像一棵果樹,天長地久在這里立了多年,風霜雨露,樣樣有份,換來果實累累,不胜負荷。而你,偶爾過路的小子,竟然一伸手就來摘果子,活該蟠地的樹根絆你一交!

  而最可惱的,卻是樹上的果子,竟有自動落入行人手中的樣子。樹怪行人不該擅自來摘果子,行人卻說是果子剛好掉下來,給他接著罷了。這种事,總是里應外合才成功的。當初我自己結婚,不也是有一位少女開門揖盜嗎?“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說得真是不錯。不過彼一時也,此一時也。同一個人,過街時討厭汽車,開車時卻討厭行人。現在是輪到我來開車。

  好多年來,我已經習于和五個女人為伍,浴室里彌漫著香皂和香水气味,沙發上散置皮包和發卷,餐桌上沒有人和我爭酒,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戲稱吾廬為“女生宿舍”,也已經很久了。做了“女生宿舍”的舍監,自然不歡迎陌生的男客,尤其是別有用心的一類。但自己轄下的女生,尤其是前面的三位,已有“不穩”的現象,卻令我想起葉慈的一句詩:

  一切已崩潰,失去重心。

  我的四個假想敵,不論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學醫還是學文,遲早會從我疑懼的迷霧里顯出原形,一一走上前來,或迂回曲折,囁嚅其詞,或開門見山,大言不慚,總之要把他的情人,也就是我的女儿,對不起,從此領去。無形的敵人最可怕,何況我在亮處,他在暗里,又有我家的“內奸”接應,真是防不胜防。只怪當初沒有把四個女儿及時冷藏,使時間不能拐騙,社會也無由污染。現在她們都已大了,回不了頭。我那四個假想敵,那四個鬼鬼祟祟的地下工作者,也都已羽毛丰滿,什么力量都阻止不了他們了。先下手為強,這件事,該乘那四個假想敵還在襁褓的時候,就予以解決的。至少美國詩人納許(Ogden Nash,1902~1971)勸我們如此。

  他在一首妙詩《由女嬰之父來唱的歌》(Song to Be Sung by theFather of Infant Female Children)之中,說他生了女儿吉儿之后,惴惴不安,感到不知什么地方正有個男嬰也在長大,現在雖然還渾渾噩噩,口吐白沫,卻注定將來會搶走他的吉儿。于是做父親的每次在公園里看見嬰儿車中的男嬰,都不由神色一變,暗暗想:“會不會是這家伙?”

  想著想著,他“殺机陡萌”,便要解開那男嬰身上的別針,朝他的爽身粉里撒胡椒粉,把鹽撒進他的奶瓶,把沙撒進他的菠菜汁,再扔頭优游的鱷魚到他的嬰儿車里陪他游戲,逼他在水深火熱之中掙扎而去,去娶別人的女儿。足見詩人以未來的女婿為假想敵,早已有了前例。

  不過一切都太遲了。當初沒有當机立斷,采取非常措施,像納許詩中所說的那樣,真是一大失策。如今的局面,套一句史書上常見的話,已經是“寇入深矣!”女儿的牆上和書桌的玻璃墊下,以前的海報和剪報之類,還是披頭,拜絲,大衛·凱西弟的形象,現在紛紛都換上男友了。至少,灘頭陣地已經被入侵的軍隊占領了去,這一仗是必敗的了。記得我們小時,這一類的照片仍被列為机密要件,不是藏在枕頭套里,貼著夢境,便是夾在書堆深處,偶爾翻出來神往一番,哪有這么二十四小時眼前供奉的?

  這一批形跡可疑的假想敵,究竟是哪年哪月開始入侵廈門街余宅的,已經不可考了。只記得六年前遷港之后,攻城的軍事便換了一批口操粵語少年來接手。至于交戰的細節,就得問名義上是守城的那几個女將,我這位“昏君”是再也搞不清的了。只知道敵方的炮火,起先是瞄准我家的信箱,那些歪歪斜斜的筆跡,久了也能猜個七分;繼而是集中在我家的電話,“落彈點”就在我書桌的背后,我的文苑就是他們的沙場,一夜之間,總有十几次腦震蕩。那些粵音平上去入,有九聲之多,也令我難以研判敵情。現在我帶幼珊回了廈門街,那頭的廣東部隊輪到我太太去抵擋,我在這頭,只要留意台灣健儿,任務就輕松多了。

  信箱被襲,只如戰爭的默片,還不打緊。其實我宁可多情的少年勤寫情書,那樣至少可以練習作文,不致在視听教育的時代荒廢了中文。可怕的還是電話中彈,那一串串警告的鈴聲,把戰場從門外的信箱擴至書房的腹地,默片變成了身歷聲,假想敵在實彈射擊了。更可怕的,卻是假想敵真的闖進了城來,成了有血有肉的真敵人,不再是假想了好玩的了,就像軍事演習到中途,忽然真的打起來了一樣。真敵人是看得出來的。在某一女儿的接應之下,他占領了沙發的一角,從此兩人呢喃細語。囁嚅密談,即使脈脈相對的時候,那气氛也濃得化不開,窒得全家人都透不過气來。這時几個姐妹早已回避得遠遠的了,任誰都看得出情況有异。万一敵人留下來吃飯,那空气就更為緊張,好像擺好姿勢,面對照相机一般。平時鴨塘一般的餐桌,四姐妹這時像在演啞劇,連筷子和調羹都似乎得到了消息,忽然小心翼翼起來。明知這僭越的小子未必就是真命女婿,(誰曉得寶貝女儿現在是十八變中的第几變呢?)心里卻不由自主升起一股淡淡的敵意。也明知女儿正如將熟之瓜,終有一天會蒂落而去,卻希望不是隨眼前這自負的小子。

  當然,四個女儿也自有不乖的時候,在惱怒的心情下,我就恨不得四個假想敵赶快出現,把她們統統帶走。但是那一天真要來到時,我一定又會懊悔不已。我能夠想象,人生的兩大寂寞,一是退休之日,一是最小的孩子終于也結婚之后。宋淇有一天對我說:“真羡慕你的女儿全在身邊!”真的嗎?至少目前我并不覺得,自己有什么可羡之處。也許真要等到最小的季珊也跟著假想敵度蜜月去了,才會和我存并坐在空空的長沙發上,翻閱她們小時相簿,追憶從前,六人一車長途壯游的盛況,或是晚餐桌上,熱气蒸騰,大家共享的燦爛燈光。人生有許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紋,總要過后才覺得美的。這么一想,又希望那四個假想敵,那四個生手笨腳的小伙子,還是多吃几口閉門羹,慢一點出現吧。

  袁枚寫詩,把生女儿說成“情疑中副車”,這書袋掉得很有意思,卻也流露了重男輕女的封建意識。照袁枚的說法,我是連中了四次副車,命中率夠高的了。余宅的四個小女孩現在變成了四個小婦人,在假想敵環伺之下,若問我擇婿有何條件,一時倒恐怕答不上來。沉吟半晌,我也許會說:“這件事情,上有月下老人的婚姻譜,誰也不能竄改,包括韋固,下有兩個海誓山盟的情人,‘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我憑什么要逆天拂人,梗在中間?何況終身大事,神秘莫測,事先無法推理,事后不能悔棋,就算交給21世紀的電腦,恐怕也算不出什么或然率來。倒不如故示慷慨,偽作輕松,博一個開明父親的美名,到時候帶顆私章,去做主婚人就是了。”

  問的人笑了起來,指著我說:“什么叫做‘偽作輕松’?可見你心里并不輕松。”

  我當然不很輕松,否則就不是她們的父親了。例如人种的問題,就很令人煩惱。万一女儿發痴,愛上一個聳肩攤手口香糖嚼個不停的小怪人,該怎么辦呢?在理性上,我愿意“有婿無類”,做一個大大方方的世界公民。但是在感情上,還沒有大方到讓一個臂毛如猿的小伙子把我的女儿抱過門檻。

  現在當然不再是“嚴夷夏之防”的時代,但是一任單純的家庭擴充成一個小型的聯合國,也大可不必。問的人又笑了,問我可曾听說混血儿的聰明超乎常人。我說:“听過,但是我不希罕抱一個天才的‘混血孫’。我不要一個天才儿童叫我Grandpa,我要他叫我外公。”問的人不肯罷休:“那么省籍呢?”

  “省籍無所謂,”我說。“我就是蘇閩聯姻的結果,還不坏吧?當初我母親從福建寫信回武進,說當地有人向她求婚。娘家大惊小怪,說‘那么遠!怎么就嫁給南蠻!’后來娘家發現,除了言語不通之外,這位閩南姑爺并無可疑之處。這几年,廣東男孩鍥而不舍,對我家的壓力很大,有一天閩粵結成了秦晉,我也不會感到意外。如果有個台灣少年特別巴結我,其志又不在跟我談文論詩,我也不會怎么為難他的。至于其他各省,從黑龍江直到云南,口操各种方言的少年,只要我女儿不嫌他,我自然也歡迎。”

  “那么學識呢?”

  “學什么都可以。也不一定要是學者,學者往往不是好女婿,更不是好丈夫。只有一點:中文必須精通。中文不通,將禍延吾孫!”

  客又笑了。“相貌重不重要?”他再問。

  “你真是迂闊之至!”這次輪到我發笑了。“這种事,我女儿自己會注意,怎么會要我來操心?”

  笨客還想問下去,忽然門鈴響起。我起身去開大門,發現長發亂處,又一個假想敵來掠余宅。
-----------------------------------------------------------------------------------
這是余光中的我的四個假想敵.
我看時一直想到爸爸.
媽告訴我爸爸前陣子跟她說"蓓蓓已經開始春心蕩漾了."(笑)
我想爸爸的心中也有兩個假想敵吧, 不過早在某次酒醉時, 爸就跟我約定過, 未來男朋友讓他幫我挑:), so don't you worry, papa.

對了, 裡頭有提到媽媽是女兒的親密戰友.
不知道我是從何時體會到這觀點的, 因為爸爸跟媽媽果然是不一樣的.
而媽媽在平時一直都是我的親密朋友, 羨煞多少人呢~(得意狀)

快要出國了, 總覺得忽然間感觸良多呀...

Mlle. 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放學鐘聲還沒敲我就跑去側門等了, 等著去阿里子租陰陽師的電影.
那麼以下是一點點小感想...

"電影的晴明好愛笑呀!" 我深深地這樣覺得.
比起在書中, 晴明那像抹了胭脂般似笑非笑的紅唇, 電影中, 無論是與式神蜜蟲一搭一唱捉弄博雅時, 或是與博雅喝酒時(還是在捉弄博雅), 好像特別愛大笑.
電影中促狹的晴明與書中不拘小節的晴明, 雖然感覺不怎麼一樣, 倒也各有各的風味.
好像特別有表現出晴明孩子氣的一面.
總之, 就是比較活潑吧!
說到我看到他的第一印象, "有點...像猴子耶...", 這樣想的我一定會被野村萬齋迷揍死!!
不過仔細看看, 我發現其實長的挺像狐狸的, 尤其是當捉弄博雅的時候.
實在是太厲害了, 畢竟晴明在傳說中是白狐之子嘛!
身為夢枕貘筆下晴明的藍本的野村萬齋, 說話聲音低沉, 無論站姿坐姿身子都很挺, 這點令人印象相當深刻.
雖然有點不習慣這樣一位"活生生"的晴明, 不過想想, 這正是因為野村他是位很不錯的演員,才能 把安倍晴明這個角色演活呢!

唔, 飾演博雅的伊藤英明倒是長得儀表堂堂, 而且博雅變的更可愛了:), 除了不會掩飾情感的個性外, 好像還摻了不少逸勢的成分呢!

對了, 電影的設定是在晴明與博雅初相識, 而且, 強調著這是一種羈絆.
所以, 博雅死時, 晴明才會那麼難過, 哭泣, 大喊...
因為博雅正是晴明在人世間唯一的不可捨棄之物.

說真的, 我比較不喜歡這種感覺.
在書中, 晴明給我的感覺永遠都是恬靜的, 好像所有的事都掌握在手間, 不會驚慌也不會失措.
博雅的死會讓他變的這麼像凡人, 還大喊"快睜開眼睛","我們才剛見面不是嗎"之類有點"失控"的話.
哎, 儘管我有種"晴明非凡人哉"的形象破碎的感覺, 不過換個方向看, 就可見到博雅對晴明是何等重要了!
那麼, 為什麼這兩個才剛成為朋友的人會有這樣深厚的感情了, 當然是因為命運注定的羈絆了.
可是我比較喜愛書中的感覺.
博雅當然也是孤獨的晴明在人世間唯一的牽掛.
雖然有提到是一見如故, 不過感覺晴明跟博雅深厚的友誼是歷經時間, 一年年愈加堅固的.(也是就普通凡人的友誼模式:), 而不是羈絆什麼的, 畢竟他們都只是當代的普通人而以.)
不過, 書中倒也沒寫到他們剛會面是什麼樣的情形啦...

結果, 為了呼應(?)博雅的死, 晴明第2集也去了鬼門關前走一遭. 劇情會這樣發展還真是令我大吃一驚呢!

呼...(滿足), 電影很好看, 博雅的笛聲, 還有琵琶, 大鼓, 背景音樂也都非常非常好聽, 也很有氣氛.
不過, 我的感覺...整個戲劇的張力還是沒有小說來的大(尤其是生成之女的部分)!
也許是因為作者語帶保留, 含蓄的寫法吧, 畢竟人的想像力是無邊界的!!!

Mlle. 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看完了陰陽師系列的長篇小說"生成姬", 讓我的內心澎湃不已, 激情久久不能散退.
這篇的底稿是作者夢枕貘寫過的短篇故事"三角鐵環", 也是唯一有稍稍涉及到博雅的愛情的一篇.

說到博雅這個角色, 我在看"陰陽師"以前就對他十分有好感了.
話說我在看"沙門空海"時, 就覺得逸勢這角色挺可愛的.
雖然才能比不上其他角色(也就是充當主角旁那位"介入事件中的平凡的旁觀者"), 但如同空海說的, "他真是位好漢子!":)
而逸勢也會單純地因此感到害臊和開心. 真是可愛的性格呢!(笑)

博雅也是一樣的.
我想, 在設定上他是比橘逸勢更加性情質樸, 更加耿直的男子. 而且不同於逸勢, 他的設定不是沒有能力的旁觀者.
博雅是擁有跟晴明一樣的能力的.
源博雅擅長吹笛, 而他的笛聲可以感動鬼神, 鬼神也會因此願意聽他差遣.
但是博雅對這並不自知, 他吹笛只是單純地因為有感動而想吹笛.
這樣的博雅, 晴明也會稱讚他"真是個好漢子!", 而博雅總是覺得晴明在取笑他.

看完"生成姬"會有那麼多感動, 半是因為晴明與博雅的友誼, 半是博雅與宗姬間長達十二年的思慕.

晴明與博雅, 他們平時說話雖然都是些很"哲理", 亦稱"悶"的話題(如咒, 人心等等), 很少提及對彼此的情感, 但是作者的"清淡雋永"筆法卻讓人可以體會到他們深深的友誼.
而在這篇中, 晴明與博雅說了到目前為止最"露骨"的話, 如在晴明與博雅在乘車追趕會為鬼的德子的路上說的那段, 激起我大大的感動, 也讓廣大女性讀者陷入一種"平安時代的斷背山"中.

"假如, 我成為鬼了, 你會怎麼辦?"
博雅重複方纔的問話.
"博雅阿. 假如你會逐漸化為鬼, 我大概無法阻止吧."
"......"
"若這世上有人能夠阻止, 那就是, 你自己."
"我自己......"
"沒錯. 假如你想成為鬼, 任何人都無法阻止你."
"......"
"我無法拯救逐漸化為鬼的你."
"也無法拯救德子姬?"
"嗯."晴明點頭,"可是, 博雅啊. 我只能向你說一件事."
"什麼事?"
"假如你真成為鬼了, 我這個晴明也會袒護你."
"袒護我?"
"嗯, 袒護你."晴明說.
嘎吱.
嘎吱.
只聽見牛車聲響.
博雅雙眼掉落一串淚.
"真是的......"
博雅囁嚅著.
"你不要突然說這種話."
"是你逼我說的, 博雅."
"我?"
晴明點頭表示"正是你", 再望向博雅.
"你今天見到蘆屋道滿大人了吧?"
"嗯."
"正如道滿大人所說的."
"什麼意思?"
"也就是說, 我跟道滿大人一樣."
"怎麼可能?"
"不, 確實如此."
"......"
"假若我跟道滿大人有不同之處, 那就是, 博雅啊, 我身邊有你......"晴明說.
"晴明啊."博雅望著晴明, "我早就明白了."
"明白什麼?"
"你其實是個比你自己所認為的更體貼的男人."
聽博雅如此說, 這回輪到晴明沉默了.
"唔......"
對於博雅所說的話, 晴明沒肯定也沒否定.

在陰陽師第一部, 博雅也對晴明說過,
"晴明, 你聽好-" 聲音純樸耿直, "假使晴明真是妖物, 我博雅也還是你的朋友."
博雅的音調雖低沉, 卻口齒清晰.
"你真是好漢子, 博雅......" 晴明喃喃低道.

哎, 這是上最可貴的友誼, 不正是這種嘛?

有關博雅與宗姬的愛情(又稱戀慕), 我只能說是命運的捉弄.
"要是一切能單純一點, 一開始他們能在一起就好了..."為此, 我難過了好幾天.
但也因為是命運的捉弄, 或者再加上是性子耿樸的博雅遭捉弄, 更令人感到心疼. 這就是為什麼我的內心會如此澎湃...

但澎湃要達到最高點還是因為今晚..., 為了一個無關的原因.

陰陽師會大紅特紅是因為兩集電影...
但我一直不想看陰陽師的電影, 因為對晴明等等我自有一番想像, 我怕看了改編後的電影會毀了一切. 尤其是據說其中有同性之愛的成分.
我當然不排斥BL, 基本上, 我國中時還滿喜歡的.
可是我對喜歡的東西, 可一點也不希望他們與"同人"或BL之類扯上邊, 因為不是原作者之意嘛...(噴氣)

所以當我不久前發現書展時夢枕貘曾說過, 他認為這兩人是相愛的, 安倍晴明喜歡源博雅, 而博雅也喜歡晴明, 只是他們一直都沒發現時, 我的心中不知道在哪塊"啪啦"一聲地崩潰了.
天啊..., 我一直努力保護自己的思想與資訊來源, 希望不要污染了晴明與博雅真誠的友誼(簡單說就是對愛幻想的腐女與同人作家不屑), 原來是這樣的呀!
既然是從作者口中說出, 份量自然不一樣, 我立即就在激動的情緒下改變我的想法.
(不過我還是希望他們能保持曖昧, 永遠都不要發現! 不然對史實可就無法交代了!)
另外, 電影中飾演晴明的演員野村萬齋先生正是夢枕貘寫晴明的藍本.
既然晴明是參考野村先生的形象寫的, 那麼看了也不用擔心會破壞幻想了, 因為他可以說是"正版"嘛!

蹓狗時直奔百視達, 但是片子居然被退掉了...(泣)
哎, 好像變的很難找呢, 明天完全沒心情上學了(難過)!

最後,
我本來是想等對平安和京都再了解更多些, 或看完"源氏物語"後再打相關文章的, 但今晚實在是刺激太大, 非抒發一番不可.
等有機會再打些相關的感想吧!
(最近電視在播忠臣藏, 也是非看不可的!)

Mlle. 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自三國智囊電子報. 作者 羅吉甫先生

  不管毛澤東的評價如何,他的統御權術、用兵謀略,都是強項,這點無人敢否認。毛澤東許多這方面的靈感、理念,得之於閱讀史籍,對三國故事更是瞭若指掌,透過書寫或口述,毛澤東留下不少三國人物臧否的言論。他對某些三國英傑尤其欣賞,聊記於下,餘者再補。
   就說郭嘉吧。
  毛澤東很欣賞郭嘉,常要部屬向郭嘉看齊。 毛澤東說:「世上沒有什麼先知先覺,沒有什麼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劉伯溫。無非是多謀善斷,留有餘地。《三國志》裡<郭嘉傳>值得一讀。郭嘉這個人足智多謀,初在袁紹麾下不得施展。他說袁紹『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就跑到曹操那裡。曹操說他『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末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可惜中年夭折,曹操大哭。」
  從這段話可知,毛澤東不相信什麼神算先知,一切不過是策謀。但有謀略還不算,還要決斷力,否則便是袁紹一般境界,那是失敗者的圖像。
  毛澤東又說:「曹操有個參謀叫郭嘉,河南禹縣人,初投袁紹,他批評袁紹好謀無斷,難於成事。袁紹這個人多謀寡斷,有謀無斷,沒有決心,不果斷,結果官渡之戰打了敗仗。所以有謀還要善斷。後來荀彧把郭嘉推薦給曹操。郭嘉足智多謀,常為曹操出謀策畫,深得曹操的器重。」
  雖然毛澤東的重點是「有謀還要善斷」,但曹操推崇郭嘉的部分只是「足智多謀」。郭嘉本身並未獨當一面,擔任首長或主帥,「多謀善斷」的任務便留給他的主管。而他的主管前有袁紹,後有曹操,一個謀而不決,決而不斷,斷而不行,一個多謀善斷,因此郭嘉棄袁紹而就曹操。事後證明,這是正確的選擇。
   郭嘉遇到袁紹,毫無發揮餘地,或許獻策不被採納,最後的命運就跟沮授、田豐一樣;或許獻策獲用,但不執行,一點意義也沒有。所以郭嘉先跑先贏,離開袁紹,投奔曹操,成為曹操倚重的謀士。 毛澤東對曹操,更是欣賞。 毛澤東認為曹操有很多貢獻:「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那時黃河流域是全國的中心地區。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制,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這些難道不該肯定?難道不是了不起?說曹操是白臉奸臣,書上這麼寫,劇裡這麼演,老百姓這麼說,那是封建正統觀念製造的冤案。」
  毛澤東從歷史的大局面來看領導者的作為,他欣賞曹操在政治上的貢獻,這些貢獻在《三國演義》裡完全被抹煞了,所以頗為曹操打抱不平。 毛澤東表示:「《三國演義》是把曹操看作奸臣來描寫的;而《三國志》是把曹操看作歷史上的正面人物來敘述的,而且說曹操是天下大亂時期出現的『非常之人』、『超世之傑』。可是因為《三國演義》又通俗又生動,所以看的人多,加上舊戲上演三國戲都是按《三國演義》為藍本編造的,所以曹操在舊戲舞臺上就是一個白臉奸臣。這一點可以說在我國是婦孺皆知的。現在我們要給曹操翻案。」
  有趣的是,毛澤東讀史甚多,了解正史和小說的異同,但他童年時可不管那麼多,誰告訴他三國演義有些情節是假的,他就要翻臉。小學時,他的歷史老師和幾位同學說《三國演義》只是一部小說,經過藝術處理,許多情節是想像出來的,和真實的歷史不一樣。毛澤東氣不過,和他們吵了起來,再氣不過又跑到校長那裡投訴,不料校長也告訴他《三國演義》不是真實的歷史,毛澤東更生氣,寫信給縣長,要求撤換校長。
  長大後毛澤東知道哪些是小說虛構的情節,哪些是正史的記載,隨時信手拈來,和左右親信說上一段三國。

Mlle. 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一篇在網路上看到的好文

德國是個工業化程度很高的國家,說到賓士,BMW,西門子……沒有人不知道,世界上用於核子反應爐中最好的核心泵就是在德國的一個小鎮上產生的。
在這樣一個發達國家,人們的生活一定是紙醉金迷燈紅酒綠吧。 在去德國考察前,我們在描繪著、揣摩著這個國度。到達港口城市漢堡之時,我們習慣先去餐館,已在駐地的同事免不了要為我們接風洗塵。
走進餐館,我們一行穿過桌多人少的中餐館大廳,心裡犯疑惑:這樣冷清清的場面,飯店能開下去嗎?更可笑的是一對用餐情侶的桌子上,只擺有一個碟子,裡面只放著兩種菜,兩罐啤酒,如此簡單,是否影響他們的甜蜜聚會?
如果是男士買單,是否太小氣,他不怕女友跑掉? 另外一桌是幾位白人老太太在悠閒地用餐,每道菜上桌後,服務生很快的幫她們分配好,然後就被她們吃光光了。
我們不再過多的注意她們,而是盼著自己的大餐快點上來。 駐地的同事看到大家飢餓的樣子,就多點了些菜,大家也不推讓,大有「宰」駐地同事的意思。
餐館客人不多,上菜很快,我們的桌子很快被碟碗堆滿,看來,今天我們是這裡的大富豪了。狼吞虎嚥之後,想到後面還有活動,就不再戀酒菜,這一餐很快就結束了。
結果還有三分之一沒有吃掉,剩在桌面上。結完賬,個個剔著牙,歪歪扭扭地出了餐館大門。出門沒走幾步,餐館裡有人在叫我們。不知是怎麼回事:是否誰的東西忘記拿了?
我們都好奇,回頭去看看。 原來是那幾個白人老太太,在和飯店老闆嘰哩呱啦說著什麼,好像是針對我們的。看到我們都圍來了,老太太改說英文,我們就都能聽懂了,她在說我們剩的菜太多,太浪費了。我們覺得好笑,這老太太多管閒事!
「我們花錢吃飯買單,剩多少,關妳老太太什麼事?」同事阿桂當時站出來,想和老太太練練口語。聽到阿桂這樣一說,老太太更生氣了,為首的老太太立馬掏出手機,撥打著什麼電話。
一會兒,一個穿制服的人開車來了,稱是社會保障機構的工作人員。 問完情況後,這位工作人員居然拿出罰單,開出50馬克的罰款。 這下我們都不吭氣了,阿桂的臉不知道扭到哪裡去了,也不敢再練口語了。
駐地的同事只好拿出50馬克,並一再說:「對不起!」
這位工作人員收下馬克,鄭重地對我們說:「 需要吃多少,就點多少!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世界上有很多人還缺少資源,你們不能夠也沒有理由浪費!」
我們臉都紅了。但我們在心裡卻都認同這句話。 一個富有的國家裡,人們還有這種意識。我們得好好反思: 我們是個資源不是很豐富的國家,而且人口眾多,平時請客吃飯,剩下的總是很多,主人怕客人吃不好丟面子,擔心被客人看成小氣鬼,就點很多的菜,反正都有剩,你不會怪我不大方吧。
事實上,我們真的需要改變我們的一些習慣了,並且還要樹立「大社會」的意識,再也不能「窮大方」了。那天,駐地的同事把罰單複印後,給每人一張做紀念,我們都願意接受並決心保存著。阿桂說,回去後,他會再複印一些送給別人,自己的一張就貼在家裡的牆壁上,以便時常提醒自己。

Mlle. 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