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三國智囊電子報 作者 羅吉甫先生

  說曹操是惡棍,是陰謀家,嗯,或許他有某些作為讓人不敢恭維,然而換個角度想,底下濟濟多士,從何而來?一群空有才學,卻不問是非、不辨黑白而盲從的傻子?或者只因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看在朝廷份上,不得不加入曹操團隊?不,這樣講都太簡化了。曹操必然有他過人的領導力,才有本事讓一組人才為他效力。

  是的,曹操有某些領導特質,足以吸引人才,而人才也能充分享受獲得重用的快感。即使生在現代,我們上班族也渴望老闆、上級有此領導特質。

  這個領導特質是什麼?就是曹操「唯才是舉」「任天下之智力」的人才至上論。

  只要是人才,曹操就做得到這幾項特色:

  1.能包容他們的錯:

  有什麼比降而復叛更大的錯?張繡降而復叛,還殺了曹操長子和姪子;二度投降時,曹操不念舊惡,仍然錄用。

  情節較輕的,就更不用說了。曹操很欣賞畢諶,任用他,當張邈反叛,把畢諶的親屬扣押為人質,威脅他投降,曹操念及人質安全,請畢諶就過去吧。畢諶叩頭,表明大義滅親的決心,曹操感動落淚,不料畢諶還是落跑了,讓曹操面子很難看。後來叛變平定,畢諶被逮回來,大家以為他死定了,曹操卻說:「孝子必然也是忠臣,我就是要這種人。」再度任用。

  曹操和袁紹決戰於官渡。戰前,陳琳撰寫檄文,把曹操祖宗三代都罵了進去。曹操打敗袁紹後,伏獲陳琳,不予追究。甚至於戰後清查敵人物資時,赫然發現不少部將寫信私通敵營,照理應該一律處死,曹操卻不予追究,只輕描淡寫說:「這次對決,情況危急時連我都保不住,何況他們。」放把火燒了信件,原諒了他們。

  2.能肯定他們的對

  史家以荀彧、程昱為例,稱贊曹操。荀彧、程昱是曹營相當優秀的金頭腦,因為幕後獻策,不像帶兵打仗那樣戰功顯赫,一般人不知道荀彧、程昱的厲害和功勞。曹操卻在每回採納他們奇策而獲利後,說明內幕,公開表揚,絕不攬功。領導者給足面子,部將焉能不為主子賣命?

  3.上下交相鼓勵:你鼓勵我逆境上游,我鼓勵你逆耳忠言

  好幾次出征,曹操信心動搖,想打退堂鼓,是他的團隊成員為他打氣,讓他挺起精神,撐了下來,最後獲得逆轉勝。比如官渡之戰時,曹操戰況吃緊,考慮退兵,寫信給留守的荀彧。荀彧鼓舞曹操:袁紹能聚人而不能用人,而你神勇聰明,又以天子名義討伐袁紹,安啦,你一定贏的。

  這和逢迎拍馬不同的地方在於,所講的好話都是真話,是無論主客觀都存在的事實,講出來,分析開來,是為了肯定並且強化下列信念,讓領導者了解敵我態勢:

  .我沒那麼壞,他沒那麼強;
  .我有優點,他有缺點;
   .發揮優勢,我就能贏;反之,引導對手暴露缺點,他就會輸。

  此外曹操更難得的特質是,能接納不同聲音。曹操北征烏桓,諸將表示反對。曹操不但照去,還打贏了。凱旋而歸後曹操並未得意忘形,在當初反對的將領前炫耀,反而嘉勉他們態度之謹慎,希望以後不要忘了勸諫。接受異議,不但考驗領導人的包容力,也考驗領導人的判斷力。曹操做到了。

  曹操用人的眼光和胸襟,獨步當代。起初,曹操和袁紹共同起兵討伐董卓,袁紹問如果兵敗,應該據守何處?袁紹自己講了一個戰略藍圖,曹操卻認為關鍵不在地利而在人和,只要人才聚集,為我所用,在哪裡都成。

  這就是人才的重要。或許有人覺得,我不是領袖的料,我也沒本事創業,人才重不重要,只是茶餘飯後天的話題。不,就算只是小職員,也要選對公司,跟對主子。團隊的贏面大小,前途明暗,光看主管的領導力、組織裡的人才比例,以及人才受重用的程度,大致就了然了。人才不夠或人才不能出頭的團隊,競爭力必然不強,走人吧,如果你待在這種團隊裡,何必等著陪葬?就算寧為雞口,不為牛後,也要考慮雞群被猛虎吞掉,當雞口又有何用?

  曹操的生涯爭霸過程,在在提醒領袖人物領導力的重要,人才的重要。但曹操的領導力所表現出來的氣度、態度和高度,才是最值得我們效法的。那是對上級對下屬,都要有的大開大闔、大器大量的人格特質,不管是不是主管,是不是要氣吞如虎做什麼大事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le. 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