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的人, 會更懂得愛人."
忘了是什麼是後爸爸告訴我的話, 我一直無法體會.

爸爸是個很好的人, 對朋友與員工的付出是沒有底線的.
跟我很要好的朋友中, 無論男女, 許多人剛好是跟爸爸在個性方面很像的, 包括老好人這點.
也許是被這樣的人圍繞, 看到他們的付出往往得不到同等回報, 甚至可以說被踐踏利用了, 導致我在個性上呈現極度反差.
加上我身上有很多媽媽的特質, 包含價值觀, 審美觀, 樂觀等等, 以及孤僻, 導致儘管是在無窮無盡的愛中生長茁壯的我更加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人會對"不相關"的人付出甚多.
---有句話是這樣, take kindness as weakness. 這是常態.

一直以來, 我都是個自私自利的人, 而且還對此相當得意---我不為了別人而活, 我只為我自己, 以及我關愛的人!
也因此, 我傷害了許多不在"關愛名單"上的人.

前些陣子, 我忽然改變了想法.
主要是跟身在國外有關.
這幾年, 我遇到了不少對我意義重大的朋友, 其中, 例如德國的姊姊Lin, 去年結交的Marorio, 以及不久前認識的Rachel是很讓我感動的. 我們平日互動就跟與其他人一樣, 之所以特別是因為會他們有所接觸都是因為他們的初衷是要幫忙我, 或者關心我---身為異鄉遊子, 需要被幫被關心的事其實很不少.

許多心理學家, 常常都是不停與自己對話的, 或者是再自己身上實驗, 找到理論的應證.
也因此, 說"念心理學念到最後自己都會瘋掉"的人很多很多.
我這個夏天, 偶然發現到自己心中怕孤獨, 怕被拒絕的那一面--- 一直以來, 我從不覺得這一面竟是會存在我本人身上的.
然後我便開始了與自己的對話, 探索著自己.

然後, 一個想法就這樣蹦出來了
---為什麼我總在想"別人能成為我生命中的誰"而不是"我能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誰?"
不論對方是誰, 我希望著, 我能給別人做些什麼, 讓他們有一天在回憶, 能覺得認識那女孩真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le. 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