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散步, 是不愛運動的我最常做的運動.
雖然我是比較擅長跟腳有關的運動, 不過與喜好好像沒什麼關聯, 重點是, 它總是伴隨著美好的回憶.
國中時, 我們學校那小小卻充滿綠意的校園, 讓我與密友m君給踏遍. 我們都是屬於那種"活在自己的小世界"的人, 所以"總是在校園走來走去"是不少同學對我(們)的印象.
到了高中, 下課時間不是讀考試, 補眠, 就是奔波在課室之間, 根本很少有時間散步. 高三時, 每天早上跟晚自習我都會去跑操場, 這時在那年跟我一見如故的e君會陪在一旁, 等我跑完了, 在一塊兒繞著操場散步.
散步的時候自然都是在說話, 揮灑著中學時代那無憂無慮的天真, 沉浸在漫畫與聲優的世界, 扔著軍閥時代不讀卻鑽研三國時代與幕末新選組, 在聯考的壓力下恣意大談無邊無際的幻想.
出了國就像提早邁入社會一樣, 象徵著學生時代的結束, 自然也不再有什麼人來陪我分享那些不屬於我這階段的天真了.
但是, 我還是持續的散步, 一個禮拜至少兩次, 從下午三四點走到晚上八點, 走在那古老浪漫的石道上, 走到連續的刺痛感從穿著高跟鞋的腳掌不斷傳來.
每一步火辣辣的灼熱感都是滿足.
唔, 這樣形容感覺我有點變態...
為什麼會這樣愛走路呢?
除了偶發思古之悠悠的浪漫情懷, 或者隨著季節更換如潮水般的購物慾來襲, 這還跟我的飲食習慣有點關聯.
自從過完聖誕假期再次回了德國之後, 彷彿就像餓死鬼投胎一般, 只要是有上館子的機會---大概一周兩三次, 都會狂吃那些無限提供的麵包(義大利餐廳), 無限供應的飯(中國餐廳), 或者自助餐到撐.
省錢也好, 貪嘴也好, 造成的後果與下場常常讓我懷疑是不是要胃穿孔了, 只好靠長達數小時的散步來幫助消化...!
就是因為這種可笑的原因, 讓我更融入了這個民族.
嗯, 德國人是愛散步, 或者應該說, 到了這個國家, 很多人都會開始散步?
無論是大晴天, 下雨天, 甚至刮風或下雪, 街上永遠都有人在走, 推著嬰兒車或牽著狗--- 到街上走走, 一個下午要找到十台嬰兒車外加十五隻狗(當然不是流浪狗)絕非難事, 這是跟台灣非常不一樣的地方.
在台灣推著娃娃車行走好像不太方便, 除了人行道太窄(?)外, 大眾運輸也是個麻煩; 狗就不用說了, 除非你是要去公園, 否則要帶了狗是進不了很多公共場所的.
至於德國, 這兒的國鐵做的很好, 空間非常地寬敞, 十隻狗上車都沒問題; 公車跟地鐵的門也都很大, 每節車廂都有設娃娃車與輪椅的空間, 上下車時旁邊的男士一定會理所當然地幫忙.
這點是我對德國最最推崇的地方!
說到狗, 額外插個話題...
雖然不知道其他城市如何, 但在Duesseldorf的街上, 特別是很繁榮的地點, 每一段街的固定店門旁, 例如超市Rewe, 服飾店C&A, 百貨公司, 甚至國王大道上, 都會坐著一名我推估是流浪漢的人.
神奇的是, 他們都有帶著一隻狗.
"既然連自己都養不活, 為什麼要養狗呢?" 這是一個一直以來的大疑惑.
而且我曾經觀察過, 那些狗都不瘦, 看起來比台灣的流浪狗健康多了, 並且都有一條毛毯可以蓋, 常常在主人旁邊幸福的睡著.
"莫非成為流浪漢坐在固定的店門口需要執照? 而要拿到執照的條件就是要幫忙政府收養, 照顧一隻沒人要的狗狗?" 這是我的最終結論, 但真相仍然是個謎...
從火車站總站往前走, 會通達Immermannstrasse, 這條被我們戲稱一定要帶男人來的"always man street", 是價位僅次於國王大道的日本區.
前幾天經過這時, 我驚訝的發現, 櫻花開了!!!
縱然Duesseldorf是東京的姊妹市, 但我從來不知道我的城市有櫻花樹, 更沒想過會在德國看到一排開滿粉紅花朵的櫻花樹.
哎~我知道這可不是一晚之間, 但就像開花爺爺來過了般:>
日本區的旁邊是兩家百貨公司, 以這為起點, 往下便是購物商圈.
一條如車道寬廣的人行石道, 在兩旁的咖啡店與Esprint, Orsay, H&M等服飾店間直直蔓延, 各電信公司如Telecom, O2, Vondafon在這也都有據點. 長長的散步街道直接老城, 中間橫越了Duesseldorf居民驕傲與富裕的來源---König Allee(國王大道).
被當地人暱稱為"Kö"的大道, 以LV為起點, 與之比鄰的是一間間名品店. 而對街古老美麗的建築則是各銀行的總店.
老城區除了更多電信局, 更多服飾店, 更多咖啡店, 更多餐廳外(值得一說的是, 這的分店都開的很近!), 也有很美麗的廣場, 許多教堂, 與萊茵河.
最近, 我終於重拾初來歐洲的感覺, 不再怨恨石道讓人腳痛, 也不再害怕冷風撲面, 懷抱著美好的心情, 重新與這些老建築墜入愛河.
小野麗莎有首歌叫穿越小巷, 雖然不知道她唱了什麼, 但由此可知, 小巷是歐洲的瑰寶.


在兩旁高高古老的建築的老磚牆矗立下, 顯得有點陰暗的小巷帶著一種神秘, 幽幽的感覺.
懷著探險, 帶著急切, 因為好奇, 停不下腳步地向前疾走, 我知道, 在盡頭將會是海闊天空.
就是這種感覺, 讓我留連於老城之中, 心醉神馳.

由於拍照, 我這才發現, 隨便哪間"小教堂", 也都是很高的!
因為小巷暗暗的, 所以須得特別提防吉普賽人.
記得我在捷克時常常被坐在陰影中喃喃自語的他們給嚇到, 但是在這還頗安全的, 沒有吉普賽人的出沒, 似乎是地域的關係吧!
經過老城的店家, 穿越廣場與教堂, 就會到達萊茵河畔.
我對河的興趣不高, 但頗喜歡河上的大橋.
不過, 與其說是喜歡大橋, 不如說我喜歡橫越大橋的車子---尤其是火車, 與穿越橋下的船隻.

站在河邊十分多鐘, 讓我逮到了船跟地鐵同時出現的一景.
雖然我是比較擅長跟腳有關的運動, 不過與喜好好像沒什麼關聯, 重點是, 它總是伴隨著美好的回憶.
國中時, 我們學校那小小卻充滿綠意的校園, 讓我與密友m君給踏遍. 我們都是屬於那種"活在自己的小世界"的人, 所以"總是在校園走來走去"是不少同學對我(們)的印象.
到了高中, 下課時間不是讀考試, 補眠, 就是奔波在課室之間, 根本很少有時間散步. 高三時, 每天早上跟晚自習我都會去跑操場, 這時在那年跟我一見如故的e君會陪在一旁, 等我跑完了, 在一塊兒繞著操場散步.
散步的時候自然都是在說話, 揮灑著中學時代那無憂無慮的天真, 沉浸在漫畫與聲優的世界, 扔著軍閥時代不讀卻鑽研三國時代與幕末新選組, 在聯考的壓力下恣意大談無邊無際的幻想.
出了國就像提早邁入社會一樣, 象徵著學生時代的結束, 自然也不再有什麼人來陪我分享那些不屬於我這階段的天真了.
但是, 我還是持續的散步, 一個禮拜至少兩次, 從下午三四點走到晚上八點, 走在那古老浪漫的石道上, 走到連續的刺痛感從穿著高跟鞋的腳掌不斷傳來.
每一步火辣辣的灼熱感都是滿足.
唔, 這樣形容感覺我有點變態...
為什麼會這樣愛走路呢?
除了偶發思古之悠悠的浪漫情懷, 或者隨著季節更換如潮水般的購物慾來襲, 這還跟我的飲食習慣有點關聯.
自從過完聖誕假期再次回了德國之後, 彷彿就像餓死鬼投胎一般, 只要是有上館子的機會---大概一周兩三次, 都會狂吃那些無限提供的麵包(義大利餐廳), 無限供應的飯(中國餐廳), 或者自助餐到撐.
省錢也好, 貪嘴也好, 造成的後果與下場常常讓我懷疑是不是要胃穿孔了, 只好靠長達數小時的散步來幫助消化...!
就是因為這種可笑的原因, 讓我更融入了這個民族.
嗯, 德國人是愛散步, 或者應該說, 到了這個國家, 很多人都會開始散步?
無論是大晴天, 下雨天, 甚至刮風或下雪, 街上永遠都有人在走, 推著嬰兒車或牽著狗--- 到街上走走, 一個下午要找到十台嬰兒車外加十五隻狗(當然不是流浪狗)絕非難事, 這是跟台灣非常不一樣的地方.
在台灣推著娃娃車行走好像不太方便, 除了人行道太窄(?)外, 大眾運輸也是個麻煩; 狗就不用說了, 除非你是要去公園, 否則要帶了狗是進不了很多公共場所的.
至於德國, 這兒的國鐵做的很好, 空間非常地寬敞, 十隻狗上車都沒問題; 公車跟地鐵的門也都很大, 每節車廂都有設娃娃車與輪椅的空間, 上下車時旁邊的男士一定會理所當然地幫忙.
這點是我對德國最最推崇的地方!
說到狗, 額外插個話題...
雖然不知道其他城市如何, 但在Duesseldorf的街上, 特別是很繁榮的地點, 每一段街的固定店門旁, 例如超市Rewe, 服飾店C&A, 百貨公司, 甚至國王大道上, 都會坐著一名我推估是流浪漢的人.
神奇的是, 他們都有帶著一隻狗.
"既然連自己都養不活, 為什麼要養狗呢?" 這是一個一直以來的大疑惑.
而且我曾經觀察過, 那些狗都不瘦, 看起來比台灣的流浪狗健康多了, 並且都有一條毛毯可以蓋, 常常在主人旁邊幸福的睡著.
"莫非成為流浪漢坐在固定的店門口需要執照? 而要拿到執照的條件就是要幫忙政府收養, 照顧一隻沒人要的狗狗?" 這是我的最終結論, 但真相仍然是個謎...
從火車站總站往前走, 會通達Immermannstrasse, 這條被我們戲稱一定要帶男人來的"always man street", 是價位僅次於國王大道的日本區.
前幾天經過這時, 我驚訝的發現, 櫻花開了!!!
縱然Duesseldorf是東京的姊妹市, 但我從來不知道我的城市有櫻花樹, 更沒想過會在德國看到一排開滿粉紅花朵的櫻花樹.
哎~我知道這可不是一晚之間, 但就像開花爺爺來過了般:>
日本區的旁邊是兩家百貨公司, 以這為起點, 往下便是購物商圈.
一條如車道寬廣的人行石道, 在兩旁的咖啡店與Esprint, Orsay, H&M等服飾店間直直蔓延, 各電信公司如Telecom, O2, Vondafon在這也都有據點. 長長的散步街道直接老城, 中間橫越了Duesseldorf居民驕傲與富裕的來源---König Allee(國王大道).
被當地人暱稱為"Kö"的大道, 以LV為起點, 與之比鄰的是一間間名品店. 而對街古老美麗的建築則是各銀行的總店.
老城區除了更多電信局, 更多服飾店, 更多咖啡店, 更多餐廳外(值得一說的是, 這的分店都開的很近!), 也有很美麗的廣場, 許多教堂, 與萊茵河.
最近, 我終於重拾初來歐洲的感覺, 不再怨恨石道讓人腳痛, 也不再害怕冷風撲面, 懷抱著美好的心情, 重新與這些老建築墜入愛河.
小野麗莎有首歌叫穿越小巷, 雖然不知道她唱了什麼, 但由此可知, 小巷是歐洲的瑰寶.


在兩旁高高古老的建築的老磚牆矗立下, 顯得有點陰暗的小巷帶著一種神秘, 幽幽的感覺.
懷著探險, 帶著急切, 因為好奇, 停不下腳步地向前疾走, 我知道, 在盡頭將會是海闊天空.
就是這種感覺, 讓我留連於老城之中, 心醉神馳.

由於拍照, 我這才發現, 隨便哪間"小教堂", 也都是很高的!
因為小巷暗暗的, 所以須得特別提防吉普賽人.
記得我在捷克時常常被坐在陰影中喃喃自語的他們給嚇到, 但是在這還頗安全的, 沒有吉普賽人的出沒, 似乎是地域的關係吧!
經過老城的店家, 穿越廣場與教堂, 就會到達萊茵河畔.
我對河的興趣不高, 但頗喜歡河上的大橋.
不過, 與其說是喜歡大橋, 不如說我喜歡橫越大橋的車子---尤其是火車, 與穿越橋下的船隻.

站在河邊十分多鐘, 讓我逮到了船跟地鐵同時出現的一景.
***********************************************************
附錄: Osten
花, 蠟燭, 雞, 蛋, 兔子, 羊---這是這一個多月來的商品與櫥窗佈置重點. 前兩者是德國人的最愛, 什麼節日都看得到; 而其餘, 則是即將來臨的復活節的代表物(=生機).
每年Karneval後40日是復活節, 這是重要性僅次於聖誕節的宗教節日.
假期接二連三的歐洲, 也又要放假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