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羨慕香港, 看他們每年對六四的哀悼, 彷彿他們才是活在民國的人們.
後來發現, 我對香港文壇風氣一絲執念, 是因為對教育中的祖國的歷史與文化的懸念.
在發現這點後, 我不禁感到慶幸, 台灣之所以不似民初了, 是因為我們move forward了, 六四什麼的, 那都是別的國家的事, 我們也不用悼念, 也不用有感於什麼血濃於水.
雖然吧, 對我而言歷史跟文化都是那麼的不可切割, 但是時間跟教育真的不可小看, 在我之後好幾個世代的孩子, 不用部編版的孩子, 似乎想法已經不一樣了.
在法國認識的朋友們, 對台灣感到很好奇.
直言, 對台灣真的不了解, 但是身為朋友, 很願意去了解, 雖然他們偶爾脫口而出, 會將台灣歸在中國.
這樣讓我感到身負重任, 有必要讓大家知道我們的文化.
於是我讓他們看溪頭的照片(去年剛好有去玩), 跟他們講國共的歷史, 讓他們聽MC Hotdog跟張震嶽, 帶他們去評價好的台灣餐廳.
在歐洲住了五六年, 剛認識的華人常常就把我歸在"語言好""獨立""愛玩"這些類別, 而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 在法國認識的人, 也說我不同於他們認識的亞洲人.
既愛going out, 也相對較許多亞洲人大方, 穿著很歐式(在他們眼中大概就是有別於美式吧), 行為上大概也是這樣.
直到熟稔之後, 他們才看到我不同於他們的一面, 雖然我不覺得我代表著台灣大眾, 但是我確定他們此後大概會把這些跟台灣聯想在一起吧.
- 怕曬: 覺得黃皮膚曬黑後看起來很髒 (在老外眼中這已經是種族歧視了)
- 靈魂主義: 萬物皆有靈, eg 一草一木一花, 枕頭, 原子筆, 等等等 (so treat everything nice!)
- 減肥狂: 我承認我是屬於"人家都覺得很瘦還硬要減肥"的類型, 不過我真的覺得, 放任幼童過度肥胖的父母很不負責! "If I have a fat baby I'll just kill it, cause it'll have a miserable life anyways." 一個美國朋友還特地把我這句話記在iphone裡.
- 家裡很嚴: well, 不能去海邊, 夜店之類的.
etc...
總之, 在法的這段期間, 我意識到我有多麼喜愛台灣, 有多麼想要傳達出我們的文化, 雖然有時會come across中國文化.
然後在"獨特性"跟"傳承"之間struggling的時候, 我才迥然明白, 千年的羈絆, 沒有了其實會很寂寞.
- Jun 16 Sat 2012 07:15
moi en tant que taiwanaise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